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笔趣阁 > 第597章 已经不错啦(第1页)

第597章 已经不错啦(第1页)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尤其是成年男性,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中,是必须要‘有所追求’的。

比如这个时代,农民得春夏秋三季忙着种地,冬天则躲在家里猫冬;

商人得一年到头,甚至一走好几年,就为了游商赚取利润。

工匠也得敲敲打打,主动揽活,才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

以至于千百年后,某一个离离原上谱的政权,甚至玩儿出了‘三十三两白银’这种人神共愤的体系。

这个体系的存在逻辑,便是在彼时,寻常农户家庭每年都需要三十六两白银,才能负担起最基本的生活支出、维持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动用统治阶级的权力,人为创造每户每年三两白银的财政赤字。

每年要三十六两白银才能活下去,但哪怕是大丰收,农户家庭的收入,却总是会诡异的维持在三十三两白银上下。

——今天这个衙役,明天那个官差,张口伸手就是要钱,就仿佛是有什么任务一般,非要把农户家庭的年收入,压到三十三两以下。

然后,统治阶级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两白银的家庭财政赤字,迫使彼时的底层农户们,不得不将自己种地剩下的、仅存的些许精力,全部用于赚取那三两白银的家庭财务缺口。

而在封建时代,对于农民而言,在农耕以外的范畴赚钱,无疑是十分艰难的。

道理很简单。

但凡能靠别的方式赚钱,谁又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

一年四季,春夏秋耕作,冬天猫冬,非要说可以用来赚钱的农闲时节,也就是秋收后那个把月的时间。

一个农人,如果有本事在那个时代,在个把月的时间里赚取三两白银,那又何必继续做农民呢?

个把月三两,一年也有个三十多两,完全养得活一家老小!

所以,这显然是一个陷阱。

通过强硬且隐晦的手段,来人为造成底层民众入不敷出;

而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天然不具备抗风险能力,且即没有还款能力,也十分排斥负债的民众,自然会想尽办法舔着个窟窿。

三两,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线。

窟窿大于三两,那老百姓可能就要望而却步,直接放弃填补窟窿,转而去举债,甚至是变卖田产。

小于三两,又可能导致绝大多数农民,不会被这点缺口给难住。

三两,刚好能让老百姓看到希望——看到只要拼尽全力,就能勉勉强强填补窟窿的希望,同时又无法轻易达成目标。

这,便是华夏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三十三两白银政策。

为什么说这个政策臭名昭著?

因为这个政策,是在用最不合理、对底层民众最不友好,最折磨底层民众的方式,让统治阶级只付出极小——近乎于零的成本,便达成‘让民间民壮有事儿干’的政治诉求。

只不过,对于这个臭名昭著的制度,刘荣却有一些别样的看法。

这个做法对不对?

当然不对。

任何折磨、剥削底层民众的政策,都是不对的,都是无法长久的,也都是不健康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