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折磨、剥削底层民众的政策,都是不对的,都是无法长久的,也都是不健康的。
但在成为皇帝后,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尤其还是当今汉室最高的统治者,刘荣却不得不说一句:三十三两白银政策,错的是手段,而非目的。
让青壮年有事儿干、有追求、有羁绊,确实是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
但达成这个目标的手段有很多。
比如当今汉室,把农民困在田间,把工匠困在作坊,对商人进行系统性鄙视,为贵族制定战时kpi;
又或是后世新时代,成年前都要读书,毕业后都要工作,而后就是娶妻生子,养家糊口,为了车房贷款而奔波劳碌。
虽然后世常有戏谈,说有家室的男性员工,总是更好拿捏、更容易低头,更容易操控,但从本质上来讲,让绝大多数壮年男性‘忙起来’,却是社会和谐安稳的重要前提。
因为壮年男性这个东西,他真的很难评。
就像后世那句玩笑话所说的那般——三个男人凑一起,就随机刷新一个点子王。
十个八个男人凑到一起,那就是刘邦和沛县的伙计们、朱重八和淮西的发小们。
百十来号人凑一块儿,不眨眼的功夫便是水泊梁山。
即便是在后世,高校男生宿舍的夜晚,热血儿郎们的夜谈,也是以色欲作为开端,国际局势作为高潮,并最终得出一句: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
所以,当今汉室也好,后来的封建时代也罢,每一个朝代、每一届统治阶级,其实都在想尽办法,让绝大多数男性产生羁绊。
比如土地、耕作,比如作坊、匠艺;
再比如妻儿、老小——乃至于孝敬长辈、养育子嗣的社会责任,本质上,都是在给男性‘找事儿干’。
因为你不给她搞事儿干,那他就要给你搞事儿了。
当然了;
像这种‘给男性找事儿干’的措施,在当今汉室还没有太大的必要。
因为在这个时代,物资还十分贫瘠,人口也还不够多。
说当今汉室一句‘地广人稀’,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大片大片的土地还没有开垦,大片大片的土地还没有利用,两湖两广都还没有开发,岭南大地更是遍地沼池湿瘴。
说白了,这个时代的男性,不需要统治阶级给他们找事儿干,就已经被生存二字给压得抬不起头、闲不下来了。
唯一例外的,便是贵族。
不同于农民需要耕作,匠人需要制造,商人需要行商,官员需要工作——贵族,是真正无所事事,且毫无追求的一个群体。
尤其当今汉室的贵族,要钱,封国租税世袭罔替,还有一堆捞偏门的手段;
要权,他们本身就作为国家统治阶级的一份子,能参加每月两次的朔望朝,甚至在有关国家政策的问题上表达看法,并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话语权。
有钱有权,又都是世袭的,就使得这些贵族,似乎只有坐吃山空这一种生活方式可以选。
都封侯了,都与国同休了,还拼什么命啊?
先祖出生入死,才给子孙后代捞回来几千户食邑,你就算豁出命去,又能怎么着?
顶天了去,也就是忙碌大半辈子,让先祖留下的几千户食邑,再多被溢封个几百户。
至于上战场建功立业,那更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