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派去明州当地观察的那些探事司的逻卒倒是报告过稍微详细些的细节。
但这些人都是外人,在当地只是奉旨查探,走马观花一般,难以深入民间,更不知民间情况。
尤其是明州士绅、地主与商贾,对如今的情况,有什么看法?他们的心思如何?
这些关乎成败的细节,赵煦一直不能掌握。
现在好了,有了舒亶这个明州士人。
而且是在明州教书的士人的视角,赵煦终于是得以一窥明州士绅、地主、商贾们的心思与想法。
以舒亶介绍,陈睦的官声很不错。
至少,明州的士绅们是很满意的——自是新学大盛于明州,士皆以新学为治世之学。
当然,舒亶也不是只报喜的。
他还是提及了一些在目前情况下,明州出现的问题的。
比如说,因为海贸兴盛,明州和明州周围的几个军州,都渐渐出现了商贾们下乡高薪招工的事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很多无知的客户,被这些人带去了城里。
不是当了水手,就是当了雇工。
很多单纯的‘耕读之家’,对此是不满的。
也比如说,因为海贸兴盛,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被风口吹上天的猪。
一些人,仅仅是因为运气好,就发了大财,回乡买田置业。
这些暴发户们,靠着在海贸上赚到的利润,挥霍无度,纸醉金迷,带坏了原本淳朴的乡村风气。
同时,陈睦大量招安外越人。
这些被招安的海贼上岸,穿上了官服,吃上了皇粮。
甚至有的人,一飞冲天,得到了朝廷的授官。
这同样冲击了原本正常的社会风气。
另外就是,明州的钱荒,日益严重。
这是因为海贸兴盛,而大宋的钱币,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尤其是日本,对大宋的钱币,有着近乎无止境的需求。
市舶司虽然严禁钱币出口,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大量制钱,跟着商船出海不知所踪。
赵煦听着,只是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