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天下士人,皆能如卿一般,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天下必安!”
舒亶听着,若有所思。
他知道的,若明州的那些事情,果然是这位传说中圣哲宽仁,有类成王的少主亲自部署、指挥的。
那么……他现在说的这些话,就很值得深思了。
什么叫分内事?
指的是他在家乡,鼓动士绅们,积极参与海贸、造船?
若是如此的话……
“明州父老有福矣!”舒亶在心中感慨着。
他是明州人,自然知道,朝廷若鼓励海贸,明州的经济必然起飞!
这也是他愿意无条件,乃至于自带干粮的帮陈睦的原因。
对士大夫们来说,关心家乡桑梓福祉,是永远的政治正确。
他正想着,耳畔少主的声音继续说道:“天下市舶司,以明州为首,而明州市舶司,干系东南商货出海!”
“朕于明州,只看过陈卿的奏报……”
“卿既入京,正好可与朕仔细说说,明州如今的变化!”
舒亶当即起身,先给自己叠了甲:“臣在明州,只以教书为事,于他事并不怎么关注……”
“只是……陛下既然垂询,臣不敢匿,谨以臣于乡间、乡校之所见以奏圣听……”
说着,就开始了他的汇报。
从他的视角,一个明州地方被编管安置,行动受限的士人视角出发。
向赵煦报告着,这两年明州地方的变化。
言及海贸兴盛,舟船繁多,同时外海海贼日渐为官府招安,海路畅通,来明州的海外商贾,日益增多。
同时,明州商贾,也开始更多的开始了远航。
不仅仅加大了对日本方向的海贸。
同时,也有商贾跟着海外商贾的船舶,前往南海地区进行贸易。
赵煦听着,非常满意。
毕竟,陈睦的密报,只有文字和数据。
只说又增加了多少多少海船,又招安了多少海贼,又增加了多少税收。
但具体细节,一直缺乏。
赵煦派去明州当地观察的那些探事司的逻卒倒是报告过稍微详细些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