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载坖的支持下,五军都督府这次要求重新再各都司卫所组建仓储,保证卫所士卒的军粮军饷,这确实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再将卫所士卒的军粮军饷交给地方之后,卫所旗军的月粮及其他开支将由地方州县从仓库中支付。如若地方富足、仓库储备充裕,卫所旗军月粮等项,自会及时发放;但若地方贫穷、仓库入不敷出,卫所旗军月粮等项,就会推迟发放,甚至无粮发放。
但是对于这些卫所士卒们来说,这些月粮就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全部了,他们的军屯土地被侵夺,全部依靠这份月粮来生存,但是对于地方州县来说,他们又往往将卫所的军饷视为不急之务,拖欠、甚至于直接不给军饷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就导致卫所和地方州县的矛盾越来越大,甚至因此发生哗变、暴乱的事情屡见不鲜。
隆庆六年安庆卫哗变就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时的安庆卫指挥使张志学和安庆知府查志隆关系极差,结果安庆知府动用手中的权力暂停了安庆卫的军饷,这下就整出了大事了,这些丘八爷没有军饷,才不管你什么鸟知府不知府的。
据当时的奏报:“张志学遂与指挥马负图、张承祖率舍余马应举等,及家奴、屯卒四百余人,闭城大噪围府舍,欲杀志隆等。守备杨遇春不为禁,百姓汹汹。越三日,稍稍解散。南京兵部尚书王之诰等以闻乃遣官校逮志学等,而赦屯军胁从者。”
本来他们准备将此事完全推给张志学,但是在锦衣亲军讯问的过程中,发现了事情的真相,陆绎奏报给朱载坖,朱载坖命令将两人一并正法。
当时因为此事科道还纷纷上疏,要求严惩闹事的士卒,他们上疏称:“国家所恃以振刷天下者,独法也。法一废,则犯上作乱其势不可收拾,故渐弗可弗防也。顷安庆之变虽由官军挟愤而篾视法,则非一朝一夕之故矣。陛下鉴于往事敕下法司,将安庆官军尽法宄治,以明宪典,仍诫天下有违法猖乱者,所司即以实闻,勿泥激变。良民之律,相率欺蔽以隳国法。”
但是朱载坖认为像这种由于朝廷不给军饷而导致哗变,属于事出有因,不能够过于苛责,虽然也要惩处,以彰国法,但是大规模株连就不必了,所以并没有同意科道的意见的。
但是五军都督府指出,这种卫所旗军因月粮短缺,威逼州县官员,聚众暴乱,已经是屡见不鲜之事。当然户部也是有话说的,因为卫所的军粮军饷是属于地方留存部分的,但是对于地方州县来说,卫所的分布是不均的,有些地方可能一府也只有个别千户所,但是有些地方由于是军事要地,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卫所,对于地方来说,相对压力就很大,而且地方之间的财力差距很大,如苏松等地就相对宽裕,而安庆显然是不如苏松的。
所以五军都督府认为为了保障卫所的军饷,还是要重新建立起卫所的仓储设施,还有卫所的军屯籽粒也直接收储到卫所仓储中来,保障卫所官军的粮饷,对于这个问题,朱载坖也是很关心的,卫所官军的粮饷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毕竟这个群体数量庞大,干系到地方的问题,即便是朝廷,也必须认真对待,朱载坖和一众臣子仔细商量,对于这个问题,户部提出了一些意见,应当对于卫所官军的军饷予以分类处理。
首先就是脱产的士卒,他们的粮饷肯定是优先予以保障,和镇协官军一致,不光有军饷,还有口粮和眷属的口粮,这些是必须要保障的,这佃重臣们都很清楚,而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卫所军士,第一是有军屯耕种的这些军户,他们有田地耕种,而且朝廷现在降低了军屯的科则,依靠屯田的收入,可以自给自足,这部分军户,只要保证了屯田,是可以不用支给粮饷的。
但是要做好存恤工作,给予军士及背后军户家庭甚至家族的宽限优待,保证那些脱产军士能够安心服役,首先就是免去其家五十亩的田赋,同时依照前朝的规定:“军丁各照例优免一丁,在营有余丁,亦免一丁差使。其在三千里外卫所当军者,原籍本营,亦准各免二丁,令专心服役。”
这部分士卒也是比较好处理的,难以处理的其实是另外一部分士卒,他们的军屯土地已经被侵占了,赖以为生的土地没有了,卫所粮饷就是他们的家庭的唯一收入,朝廷不能够断绝他们的额粮饷,否则的话,他们就没有生计了,这点朱载坖和重臣们是很清楚的。
但是现在卫所军屯被侵占的现象是非常之普遍的,这点朱载坖和重臣们是很清楚的,尤其是腹地卫所,军屯土地十不存一,这些地方能够开垦的土地已经都被开垦的差不多了,朝廷根本无法为这些军户们在当地给予足够的土地,这点朱载坖和户部都很清楚。
户部提出了一个方案,第一就是在南京附近的卫所,将无地的军户调往中都留守司开垦土地,分给军屯,同时发给证明,这些土地属于朝廷军屯,但是军户可以世代耕种,与民田一同起科,这样可以解决部分卫所士卒的生计问题。
第二就是朝廷的各种官营工场也需要工人,也以优先从卫所军余子弟中招募,朱载坖也明确规定,朝廷各官营工场的工人工食银要经过朝廷的核定,要能够养活一家人,同时对于技术精湛的工人,按照技术水平,可以增加工食银。
第三就是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将这些卫所无地军户和军余子弟调到朝廷新收复的各都司去,利用他们屯垦戍边,稳固朝廷在当地的统治,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地方州县的负担,同时保证卫所士卒的军饷。
对于户部所提出来的三点,朱载坖命令下阁部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