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啥,”刘春晓递过一杯牛奶,“好多在国外的中国人都有英文名,方便交流。”
下午顾从去使馆上班前,特意把“NickGu”写在便签上,贴在土豆的书包上:“记着啊,明天去学校就这么说,别又忘了。”
土豆拍着胸脯保证:“忘不了!尼克·顾,多洋气!”
等顾从卿走了,他对着镜子又练了几遍,一会儿正经八百地说,一会儿故意拖着东北腔念,逗得刘春晓直笑。
“你呀,”刘春晓帮他把便签又粘牢了些,“到了学校别调皮,人家叫尼克,你就脆生生地应着,听见没?”
虽然在学校报了到,但之前在学校的时候,顾从卿单独跟校长聊了一下。
“校长,孩子刚到英国,语言和环境都得适应,”顾从卿坐在校长办公室,语气诚恳,“能不能让他玩一周过来上学,我打算带他在伦敦四处走一走看一看,熟悉一下环境。”
校长推了推眼镜,笑着点头:“理解理解。
到了新的国家,缓冲期确实需要。
下周一开始,让他跟着Year9的班级就行,我会跟班主任打好招呼。”
顾从卿下班回来。
“这一周,咱不干别的,就当逛公园了。”
他换了双舒服的鞋,“明天先带你去大英博物馆,里面的中国馆有不少好东西,你准感兴趣。”
刘春晓从厨房探出头:“对了,从现在起,咱家里只说英语,谁犯规谁洗碗。”
土豆刚想说“凭啥”,对上刘春晓的眼神,赶紧改口:“Okay!”
只是那“Okay”的尾音还是拐了个东北弯,逗得两人直笑。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的对话彻底变成了“中英混合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