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都是为了大汉!笔趣阁在线 > 第536章 大汉要完(第3页)

第536章 大汉要完(第3页)

此外,还有地方官府、中央御史的两层监管机构,毫无疑问的,可以将地方治理做到基本的清明。

至少,以崔琰的本事,完全想不出比这更加合适的治理方式。

而这种制度,也让崔琰不由想到他曾在一些“不能读”的书本上看到的东西——

传闻周厉王当年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惹得国人怨声载道,最终愤怒的国人发起暴动,将周厉王流放到彘。之后宗周无主,国人便推举周公和召公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还有在春秋时其实颇为流行的“国人大会”。

《地官司徒·大司徒之职》条:“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

《周礼·小司寇》条:“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日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以往国家有大事,国君都是需要召集国人,与他们共同商议才能决定的。

比如《左传》记载:僖公十八年,冬季,邢人、狄人攻击卫国,包围了菟圃。卫文公想把国君的位子让给他人。在国人大会上,卫文公说:“如果谁能治理好卫国,我甘愿追随他。”但是国人否决卫文公让国的提议,决定在訾娄列阵迎战。狄人的军队觉得无机可乘就退了回去。

再比如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和齐昭公在敛盂结盟,卫成公请求参加盟约,晋国人不答应。卫成公想亲附楚国,国人不同意,所以赶走了他们的国君,来讨好晋国……

虽然眼下,大汉实施的“三长”制度远远没有史书上记载的那般“恐怖”,让国人有着流放国君的能力,但崔琰总觉得,两者总归是极为相像。

大汉倡导的“百家复兴”,似乎真的已经不止是流于表面,而是真正的从内里做出了改变。

“若是当年后汉时也能这般,黄巾之乱也不会发生了吧?”

想到黄巾之乱,即便过去许久,崔琰还是背后起满了鸡皮疙瘩。

作为经历了那一场大乱的人,实在是忘记不了那摧枯拉朽,险些真的将天下倾覆的场面……

也正是因为如此,崔琰还有许多大汉的士人大儒才会寻求改变。

忘不掉。

真的忘不掉!

那些手持符水,行走四方的道人,简直就是所有大汉士人的梦魇!

如果可以,崔琰再也不想见到昔日的那些身影……

但崔琰的幻想很快就破灭!

越接近荆州,一种装扮的人就出现的越发频繁!

月帔星巾,霓裳霞袖!

道士!

太平道士!

见到他们,崔琰就和老鼠见了狸猫一样,第一反应就是逃!

太平道教……复活了?

好在等崔琰耐心接触后,才发现这些人并不是昔日那个将大汉搅的天翻地覆的太平道教。

其出身,乃是五斗米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