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胡令》一出,整个河北顿时哗然!
正如袁尚预料的那般,河北百姓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群情激奋!
光武初,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代郡以东尤被其害。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至于郡县损坏,百姓流亡!
阳嘉四年冬,乌桓寇云中,遮截道上商贾车牛千余两!
永建元年秋,鲜卑骑至鞬寇代郡,太守李超战死!
永寿二年秋,檀石槐遂将三四千骑寇云中!
延熹元年,鲜卑寇北边,复入雁门,杀数百人,大抄掠而去!
延熹九年夏,鲜卑分骑数万人入缘边九郡,并杀掠吏人!
……
除明、章、和三世外,其余时候,河北边境的百姓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塞外胡人的荼毒之下!
双方根本就是势同水火!你现在朝廷的一封诏书,就能化解这积攒了数百年的仇恨不成?
可不但袁尚没有料错,审配同样也没有料错。
恨,肯定是恨。
怒,肯定是怒。
但除此之外,又能如何?
难道生气、不满就能改变朝堂上那些老爷们的想法?
从古至今,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都是被上面的人给按在身子下蹂躏的,没听说过什么时候百姓能够逼着上面的人换个姿势的。
无法阻止的,大量乌桓还有南匈奴的部落被迁徙到河北。
在东赵朝廷的规划中,是在河北的一些地方专门划出一些地方,让这些胡人学习耕种,然后慢慢变成能够给他们种出粮食,被他们肆意吸血的顺民。
理想很丰满。
但是第一步就胎死腹中。
让一个游牧了千年的民族忽然放下马鞭去拿起锄头,这样的事情若是能够做成,那东赵朝廷也到不了今天这般地步。
在那些肉食者眼中,能给那些胡人土地,让他们沐浴王化,他们就应该要感恩戴德!
可现实就是,几乎九成九九的胡人在来到了河北之后,简直就如老鼠掉进了米缸!
粮食!房屋!器具!甚至女人!
这些东西汉人不是都已经造好了吗?为何还要我们继续造?直接抢来的岂不是更好?
直到河北各地的官吏那犹如雪花般的公文奏章递到邺城,邺城的官员才终于觉得事情有些不太对。
胡人,可不如汉人那般好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