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万户侯。
这封号本朝从未有过,距离万岁仅一步之遥。更有甚者,万户侯的食邑规模远超规制,几乎割去国家赋税的三分之一。
新任宰相出列欲谏,却被阎涣一个眼神制止。玄甲武士悄然出现在殿门处,刀鞘与铠甲的碰撞声让所有想要反对的大臣都闭上了嘴。
新帝登基次日,阎涣便以“精简朝政”为名,连下三道诏书:
其一,废除丞相制,设“内阁总领大臣”,由阎涣兼任。
其二,裁撤二品以上官职,美其名曰“革除冗员”。
其三,所有奏折须先经“千岁侯府”审阅,方可呈送御前。
这套组合拳打得朝野上下措手不及。一夜之间,半个朝堂的官员失了实权,阎涣的亲信则迅速填补了各个要职。
反抗的声音不是没有。
御史台三位老臣联名上书,痛陈“阉割朝纲之弊”,奏折清晨送入帝师府,午时,三人便因“结党营私”的罪名被抄家流放。
最惨的是兵部侍郎周启。他暗中联络边关守将,企图兵谏清君侧,密信尚未送出,阎涣已经带着玄甲军包围了周府。
“周大人好大的胆子。”
阎涣端坐马上,冷眼看着被押解出来的周启。
“先帝尸骨未寒,你竟想着造反。”
周启破口大骂:
“阎佞!你欺君罔上,不得好死!”
阎涣轻笑一声,挥手示意。玄甲军当即在街口架起铡刀,当众将周启问斩。血淋淋的人头被悬挂在城门示众,旁边贴“逆臣”的罪状。
经过这番铁血整顿,再无人敢公开反对阎涣。
千岁侯府门前车水马龙,各路官员争相巴结,而皇宫却日渐冷清,除了必要的典礼,很少有人去觐见那个八岁的小皇帝。
阎涣的日常生活极尽奢华,九千岁府邸占地百亩,亭台楼阁堪比皇宫。每日上朝,他乘坐的金辇由十六人抬着,仪仗甚至超过亲王规制。
更让人侧目的是,他开始公然修改律法。
先是增加“大不敬罪”的适用范围,将任何对帝师不敬的言行都纳入其中,后又颁布“连坐新规”,一人犯罪,可牵连整个有司衙门。
某个冬日,小皇帝在御花园玩耍时不慎落水,阎涣得知后,竟以“护驾不力”为由,将当日值班的三十六名侍卫全部处死。鲜血染红了太液池的冰面,也彻底冻结了所有人反抗的念头。
然而,表面的顺从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以刚一上位便被贬官的宰相,时任吏部尚书的李德明为首的一些老臣,暗中组建了“保皇党”,他们秘密联络各地藩王,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第98章
深宫里,小皇帝崔宥也在悄悄成长。
那个被吓坏的孩子渐渐学会了隐藏情绪,在阎涣面前表现得顺从乖巧,背地里却通过贴身太监传递消息。
这一切,阎涣都心知肚明,但他并不急于清除这些反对势力,反而像猫捉老鼠般享受着掌控全局的快感。
“让他们闹吧。”
阎涣在书房中对阎泱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