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样的安排,袁绍觉得不够稳当,颜良、文丑的为人和才具,他是知晓的,勇武有余,智谋不足,在阵前打打杀杀可以,可在军中运筹帷幄却是不太适合。
‘罢了。’袁绍决定启用他不想任用的一人-——长子袁谭,袁谭征青州、守上党,有过方面之任的经验,其中征青州做的很好,基本扫定了青州,至于守上党,虽说失了上党,可毕竟罪在韩猛、高明等庸将,非是袁谭之过也。
也是袁谭作为自家的子嗣,用起来比较放心,所以袁绍尽管不喜袁谭,但还是打算任命袁谭担任偏师的主帅,都统颜良、文丑攻伐河内,至少做到和马超相庭抗礼,不使河内成为忧患所在,让袁绍可以放心攻打上党。
六月中旬。
当夏收的粮草充实了府库,四方士卒会于邺城,不日就要西进,与秦军分个高下。
出征前,袁绍立于邺城城头,举目望向西方,巍巍太行山阻去了他的视线,可他还是在脑中拼凑出了上党的山山水水,好似一副缩小的舆图摆在了他的面前,称得上是一目了然。
‘上党。’袁绍喃喃着这两个字,他近来越发觉得年老,精气越发不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难以支撑上阵,这般情况下,就算不能讨定天下,他也要为后代留下一个稳固的河北。
而上党作为邺城的屏藩,他是决计要夺回来的。
刘璋小儿,乃公来也。
……
潼关。
邺城近来的动向被间细整理成文书,递到了刘璋的案几上。
刘璋兴致缺缺,显得百无聊赖,这连年的征战,让他有些疲乏了,虽说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但仗打的久了,总归是令人厌烦。
干戈不息,何日休矣。
不由得,刘璋佩服起了汉高祖刘邦,刘邦临死前一年,还亲征英布,为太子刘盈除尽对汉室有威胁的异姓王,什么叫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战斗,刘邦就是一个响当当的例子。
在高皇帝战斗到死的英姿导向下,刘璋捧起了案几上的文书,细细的阅读起了其中的内容。
不出意外,在曹操发兵河南尹后,袁绍在夏收后也有所动作,士卒会于邺城,粮秣先行一步运发,一副将要掀起大战的模样。
上党。
河内。
刘璋提笔圈出了袁绍可能进军的方向,或许袁绍会分兵两路,一路向上党,一路向河内。
忽然之间,一阵燥热的急风从大开的窗户吹入,将刘璋面前案几上的文书吹乱,侍从头子连忙一面安排人前去关窗,一面着人整理文书。
刘璋起身,来到窗前,止住了侍从关闭窗户的举动,他从窗户向上望去,只见铅云低垂,狂风骤起,一场迅疾的雷雨或将降下。
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