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些可信度很低的野史认为韦氏在说谎,但其实最开始发现这事的是一同南归的内侍,所以UP主倾向于真帝姬是已经死在了金国的。”
“这事和梁红玉有什么关系呢?”明月自问自答道,“木鱼书《枭后烈女》中,把梁红玉的儿子和柔福帝姬凑成了一对。”
“这一戏剧把逃回来的帝姬设定成了真帝姬,而韦氏被塑造成了为了掩盖自己下嫁过金将不惜杀人灭口的反派。”
“赵构明明知道真相,却还是下令让帝姬自裁,最后是梁红玉灌醉赵构,女兵们趁机救出了她,这才让夫妻二人团圆,有情人终成眷属。”
明月叹气:“无论真假,时代的尘埃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不管是韦氏,还是赵多富,又或者是李静善,都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可怜人。”
见明女郎对那假冒公主的女子多有怜惜,赵匡胤和朱元璋都嗤之以鼻:皇室血脉不容混淆,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更何况假帝姬欺骗了那赵构这么多年,相当于把皇帝的脸撕下来放地上踩,只是杖杀已经算是便宜她了。
不知道本朝什么时候能把天幕五科中提到过的的DNA检测搞出来?
朱元璋对这段历史了解得更清楚:那李静善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凭借公主的身份作威作福,贪污受贿,残害无辜,根本不值得同情。
“说是四大巾帼,但其实古代驰骋在疆场上女子绝不可能仅仅只有这四位,她们的故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女性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答题已近尾声,明月用革命志士秋瑾的诗作结,“须知,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好诗!”天幕之下,无数女子因今日明女郎所言而心旌摇曳,立志从军者不乏少数,这些女子在明朝或许会碰壁,但在已经有一位皇太女的宋朝,大概率会青云直上,成就一番功业。
朱元璋也预见到,自己和标儿在位时,压制住这些女子不成问题。
一旦上位了一个弱势的皇帝,那这天下的女子定要反了天去。
不过,作为皇帝,朱元璋其实并不反感这些女将。
一切为了本朝的利益。
历史上,他为了稳定贵州局势,就诰封了奢香和刘淑贞。
朱元璋扪心自问:女子进入官场,不管是为将还是为宰,都会比男子更忠心、更清廉、更拼命,也更适合压榨。
他动摇了。
这是赵匡胤最后一次抽取弹幕,他看向下首的女儿,回忆着她刚刚因赵恒、赵构而皱起的眉头、对这些女将流露出的欣赏。
良久,赵匡胤将这次抽取弹幕的机会,转让给了皇太女。
曌庆并无错愕,理所当然地使用了这次机会:
【不是英雄,是英雌哦~】
这八个字如电光石火一般,乍然闯入父女俩的视线之中。
她们不是英雄,是英雌;曌庆也不应该是皇太女。
她就是太子,顺承天意,合乎祖制的皇太子。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抽取了属于自己的那条弹幕:
【明末其实有很多女将军,UP主说的秦良玉是一个,还有接替父职成为火器营千总的高关索,杀入敌营抢回父亲尸体的游击将军沈云英等等,她们可比水太凉和头皮痒好一万倍!】
朱元璋望着这几行字怔然:原来就算天幕不出现,到了王朝末年也会涌现出那么多女将军,如今有了天幕,这些女子的气势必然更加凶猛。
还有火器,它的出现,让男女体力的差距对战事的影响变小了。
天幕五科的发展会让火器更强,那些高产的粮食也必然会给女子带来更多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