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平心而论,他却也敬重李善长为大明开国立下的汗马功劳,更赞叹李善长那卓于常人的治政能力。
当下!
宋濂也是打心里赞叹李善长欲前往安南治政,不惜己身的慷慨义举。
任谁都清楚,前往安南执政有多凶险。
而且任谁也不觉得,已然被封国公,位极人臣的李善长有前往安南治政的必要。
明明能静享荣华,安享晚年。
可李善长偏要走安南这一遭。
如此拳拳为国之心,任谁说出李善长存有私心都是玷污了这份公义。
起码扪心自问,他宋濂便没有冒着客死异乡的风险,死命为国的决心。
“韩国公那里,老夫去说。”
“想来韩国公深明大义,自能理解!”
另一边。
回到御史台,经历两天查点。
十多个新设官员也都确定好了人选。
就在詹同起身打算同铁铉一并进宫禀报朱标之时。
铁铉似斟酌许久,这才开口出声道:“今日拒绝了李琪三人就任新职,宋濂、高启,还有李善长应当不会从中作梗吧。”
“嗯?”
当看到詹同有些茫然的盯着自己,铁铉索性将话挑明道:“若李善长三人怀恨在心,对就任新职的士子吹毛求疵,怕也有诸多麻烦。”
詹同听到这话突然来了兴致,转而很是好奇的看向铁铉问道。
“方才铁中丞于宋濂、高启两位文学大家跟前,可是毫无避讳,慷慨陈词。”
“怎的此时却也开始犹豫斟酌了起来。”
“难不成铁中丞后悔方才言行,打算将李琪三人的名字重新加进新设官职名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