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而教材的作者,不是张百熙,就是任命吴汝纶、张鹤龄这种人物,哪是能随意评价的?
就算评价,陆时对这些也不擅长。
辜鸿铭道:“当然是请你研判了。看看它们作为教材,有哪些合格、哪些不合格。”
刚才都把矛盾公开化了,自己还怎么客观地评价人家写的教材?
辜鸿铭低声道:“陆小友,伱擅长翻译,崇尚信、达、雅,但此三点终究只是翻译的原则。教材中,需要一些技巧性的东西。”
那本《万历十五年》在其中显得异常突兀。
陆时:???
“给我看这些作甚?”
追逐者,就是要拼命学习他国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种情况下,翻译科当然重要。
偏偏现在的大学堂教资奇缺,连编教材的林纾都是个几乎不懂外文的二把刀,这还怎么去粗取精?
那些外文书到底写的什么,不全是林纾一个人说了算?
“唉……”
辜鸿铭再次叹气。
陆时说道:“辜老先生,说句实在话,翻译的基础是词汇。但现在,国内真正能熟练掌握他国语言词汇的,有几人?这种情况下,让我编写翻译教材,属实是空中楼阁啊。”
辜鸿铭赶紧道:“这你不用担心。大学堂设有外文科,而且,我们还派了很多留学生,尤其是去日本,各个学科都有,学医的、学文的……总而言之,只要你肯写,我们就有把握能拿来做教材。”
陆时想了想,思考怎么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
片刻后,他想到了对策,
“好试着写写看。”
说完便转身开始动笔。
辜鸿铭诧异,
“你现在就要写?”
他本以为,对方答应了,怎么也要构思几天、再写个十几天,然后到哈瓦那港或纽约通过邮包的形式将原稿寄往国内。
但看现在的样子,似乎要在抵达里斯本前搞定。
这……
“怎么可能?!”
辜鸿铭的脸上写满“懵逼”二字。
陆时仍然在埋头苦干,
“你说什么?”
辜鸿铭问:“陆小友啊,你准备写多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