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建军身旁,赵海波教授彻底打消了最后一丝疑虑。
他几乎能“看到”洛珞思维地图上,连接流体方程、磁流体力学、热力学和材料物理的那条清晰脉络。
这不是投机取巧,是建立在绝对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上的飞跃。
洛珞本人,就是那个唯一能同时在理论深谷和工程险峰之间架起桥梁的人。
洛珞结束了这部分核心内容的讲解。
他并未试图煽情,只是实事求是地摆出了挑战和方案蓝图。
然而,当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原本写着问号的脸,此刻都写满了专注和一种被真理本身所折服的光彩。
学术泰斗们的眼神交流中,再无质疑,只有对深邃智慧的惊叹和对即将展开的史诗挑战的共同期许。
这幅景象对于洛珞来说也不陌生,“尘埃之怒的首次会议”、“长五的立项会议”、“长三的模型修改会议”……每一次似乎都差不多。
看着那些资深的科研人员,原本目光里满是对他的质疑,然后渐渐变成不可置信,最后化为叹服。
一共……也就只需要一场会议,不到半天的时间。
洛珞合上激光笔,轻轻放在讲台上。
会场里响起了第一声掌声,来自于张云超书记。
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很快,自发的、雷鸣般的掌声充满了整个会议室。
这掌声并非送给一个“年轻天才”的头衔,而是献给了那张承载着希望的蓝图本身,献给了有能力带领他们去追日的“总设计师”。
来之前,他们满心疑惑,不知道任务、方案和未来。
了解项目的点火方式之后他们更是担忧,觉得此次立项是不是过于激进,尤其是对这个总设计师,除了不敢相信……还是不敢相信。
而洛珞,只用短短一个半小时,让这群最顶尖的灵魂心甘情愿地踏上了他的征途。
台下张云超看着这一幕微微颔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其实之前他还真有过担心。
要知道,在座的可都是聚变工程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甚至还有院士和多个院士候选。
放在其他科研项目和工程里,那都是能成为首席科学家、总设计师、总顾问的学术带头人。
但是此刻在夸父工程里,却只是担任某一领域或阶段性任务的负责人。
虽然是为了完成任务点燃聚变之火,也谈不上什么屈才的。
即便碍于任务和国家的需求,他们不至于当场撂挑子不干,但一旦心里不认同,后续的研究和试验必定也是大打折扣。
但想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听从指挥,单凭命令可不够,这里面许多大佬都有着不亚于万院士的学术地位,连他都得客客气气的。
本来洛珞在这一领域就是个新人,甚至连挑选项目骨干这种事,他都要拜托到万院士的头上,这才拉起了这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