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意识到,洛珞这几分钟讲出来的东西,自己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在模拟中心和风洞里反复试错,才可能摸到一点点门径。
而洛珞,不仅摸到了,还画出了精确的地图!
坐在前排的王启明和李卫国,虽然各自领域不同,但也完全被洛珞展现出的思维深度和将玄妙物理与工程实现无缝衔接的能力震慑了。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总揽全局的设计师,将材料的极限、磁场的狂暴、液态金属的属性、激光的能量聚焦……全部纳入一个可操作的逻辑闭环中。
讲台上,洛珞似乎并未留意到台下细微的变化,他已自然地过渡到激光点火序列与磁约束的毫秒级同步控制问题。
但那份专注、那份将浩瀚星河般的复杂知识信手拈来的从容,已如无形的潮水,冲垮了所有怀疑的堤坝。
周建军深吸一口气,缓缓将掉落的铅笔重新握在手里,笔尖悬停在空白便签纸上方。
他没有写下任何公式,只是久久凝视着白板。
那复杂的拓扑图在他眼中不再是冰冷的线条,而是指向新世界的路标。
他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震惊,再到此刻,内心只剩下一种强烈的向往——渴望去探索这张蓝图所指向的未知疆域。
他不禁有些苦笑,读懂了刚才张云超书记的那句话。
改写规则的可怕天赋,原来,“唯一”竟是这个意思。
如果他能接触到之前和洛珞合作过的其他科研人员,他就会感觉平和的多了,因为每个人在刚接触洛珞时都跟他此刻的想法无异。
这种天才,在亲眼见到之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会场里再无一丝杂音。
之前飘荡的质疑和困惑,已在洛珞平实却力透万钧的讲述中悄然消散。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年轻的背影和那片承载着“人造太阳”梦想的白板上。
洛珞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更清晰地描述下一个挑战。
他环视了一下台下,目光扫过每一张被智慧和岁月雕琢的脸庞,那些目光中,曾经的质疑已被一种探求欲取代。
“各位老师”
他微微颔首,语气真诚:
“所有这一切构思的基础,不过是对物理世界运行第一性原理的极致追问:在强场、高温、极端形变的核聚变中心,物质究竟会如何运动?能量如何传递?我们能否找到最本质的约束?”
“第一性原理……”
周建军在心底咀嚼着这个词。
这是所有基础科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但在工程应用,尤其是如此复杂巨系统的工程中,能穿透层层迷雾,始终坚持追问本源并找到解决之道的人,凤毛麟角。
他想起洛珞方案中对磁箍缩稳定性的描述——“像顶级赛车手般通过复杂控制面板注入特定波形脉冲”——那并非单纯的技巧,而是源于对等离子体运动本源的直觉!
在周建军身旁,赵海波教授彻底打消了最后一丝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