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李翊再拜,“科举章程已备,请陛下御览。”
九月庚午,科举诏书颁布。
洛阳城内,告示甫一张贴,便引来众人围观。
只见告示上写着:
“朕闻周室之兴,庠序育才。”
“汉祚之盛,孝廉举贤。”
“今承高祖之基,光武之烈,克复炎汉,都于洛阳。”
“念天下初定,疮痍待抚,而社稷之固,莫重于得人。”
“昔董仲舒对策天人,贾长沙治安陈策,皆由明经通术而显于时。”
“故特开科举,广纳贤良,以彰文教。”
“自章武十年年始,每岁仲春州郡荐士,秋闱会试于京师。”
“其科分明经、治术、策论三途:”
“明经者考五经奥义,治术者问刑名钱谷,策论者试时务对策。”
“布衣寒素,皆得自荐。”
“州县长吏,毋得阻抑。”
“朕当亲策殿试,拔其尤者授以官秩。”
“夫科举之制,务在至公。”
“若遇怀瑾握瑜之士,虽贩夫牧竖亦不弃也。”
“倘有徇私舞弊之徒,虽公侯子弟必加严惩。”
“着首相翊总领其事,御史台监临考校。”
“敢有营私者,以枉法论。”
“咨尔四海,体朕意焉!”
“庶使野无遗贤,朝多柱石,共兴大汉之隆。”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
众围观群众看望告示,议论纷纷。
一青衫书生朗声读道:
“……今开科举,分文武两科。”
“文科试经义、策论、诗赋。”
“武科考骑射、兵法、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