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起于微末,织席贩履之身。
“”幸得子玉、云长、益德等不弃,方有今日。”
“深知民间多遗珠,卿此策甚合朕心。”
“陛下,”
李翊近前一步,“臣请先于河北、徐州、京畿三地试行。”
“此三处,豪强未固,国家掌控之强,可以推行。”
这里李翊说的豪强未固,并不是说河北、徐州的豪强不强。
而是最强的就是李翊本人。
李翊本就是河北最强大的家族,以其在朝中的权势。
以及在北方的人脉、资源、故吏。
在向河北试点推行,几乎遇不着什么阻力。
徐州算是刘备的龙兴之地,加之李翊在这里开发多年。
想在此处推行,也不难。
至于京畿重镇就更不必说,天子脚下,易控局面。
“可先试行一载,观其成效,再推及全国。”
李翊保持自己一贯温水煮青蛙的态度。
一步一个脚印走,不想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
“准奏。”
刘备执笔毫批复。
但落笔的一瞬,心中仍有一丝担忧。
“然世家大族必不甘心,卿当如何应对?”
李翊从容答道:
“臣已经拟定了几条章程。”
“一曰渐进,初行时仍予世家一定名额,缓其抵触。”
“二曰分立,文武分科,各地另设武举,招纳勇略之士。”
“三曰陛下面试,最终及第者皆由陛下亲试,定其名次。”
“使天下士子皆感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闻言,这才展颜:
“善!朕便做这科举之主考。”
“然卿需谨记,此事关国本,不可不慎。”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