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具体不理解立法、司法这些概念,但他清楚内阁会分走自己的权力。
按照李翊的逻辑,如果税率是由户相决定。
那其他部门的所有规章制度,岂非都是由内阁来决定?
如此一来,内阁岂非是凌驾于皇权之上了?
“诚如卿之所言,大司农负责征税,户相负责制定税率。”
“那期间,朕为之何?”
刘备眉头皱起,问出了当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因为李翊的这项提案,怎么看都像是在架空皇帝。
刘备必须得问个清楚。
“陛下,臣知道您在担心什么。”
“但请陛下放心,臣之所为,绝非是为了一己私欲。”
“而是为了汉室江山社稷着想。”
“内阁不仅要保汉朝子民,也会为刘氏皇帝世代效忠。”
“如何效忠?”
刘备沉声问,“卿之人品,朕信得过,可后来首相如何保证对皇室的忠诚?”
“后来首相又如何与朕的子孙,建立你我之间鱼水般的信任?”
这便是刘备与李翊的特殊感情纽带。
即便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冲突了。
但刘备依然愿意耐下性子,给李翊一个解释的机会。
“只要历代皇帝能够掌控内阁,便掌握了国家大权。”
“如此,内阁便能世世代代为刘氏与汉室效力了。”
要同时保证内阁服务于皇家与天下子民,李翊做到这个地步真的已经竭尽全力了。
他设计的这套「内阁群相制」,本质上是双轨并行体系。
内阁负责实际的行政决策,而传统朝官仍保留名义职权。
形成“内阁理实,朝官守虚”的格局。
到这里,也不难看出李翊搞得并非是历史上明朝的内阁制度。
明朝的内阁也好,清朝的军机处也好,本质上都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两者的产生,其实都源于君主权力不断扩大,然后和相权争权的博弈过程。
从汉代开始,皇帝就在不断加强自身权力。
比如用三公来取代丞相,分化他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