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董毡与江昭可是签定过互不侵犯的盟约,谁曾想他竟是公然违背了盟约。
相较之下,木征部落的举措自是更容易接受一些。
议和,没问题!
不过,作为弱势的一方,必须积极表态,并付出一定的代价。
为此,江昭希望他退兵河州,并转头绕道攻打董毡统辖的西宁城。
(如图:大概是这么个进军路线)
功成之后,三州的地盘都归大周,三州的吐蕃人归他。
董毡一死,吐蕃王之位自然也会顺其自然的落到他的手上。
其后,恭顺称臣,侵地之举,既往不咎。
其三,告诫与安抚。
告诫,主要就是警告他不要横生事端。
安抚,则是告诉他青藏高寒,就连唐太宗都没有真正的攻下来。
所以,但凡他安分守己,好好的任职吐蕃王,大周肯定不会举兵主动去攻伐。
谴责、态度、告诫、安抚皆有之。
书信已经传达了江子川的态度。
那么,究竟要不要绕道袭击董毡?
仅是一息,木征就下定了决心,眼中迟疑尽去。
干了!
西夏国主遭到阵斩,疆域被夺取足足两州之地,甚至还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盟约。
以西夏的国力,三十年都不一定能够从打击中缓和过来。
关键,谁又敢保证三十年后西夏一定还存在呢?
也就是说,但凡大周不拉胯,吐蕃就注定了是“偏安一隅”的命数。
既是偏安一隅,那本质上就还是几大部落相争。
既如此,趁此机会干掉董毡也未尝不可。
“曲撒,巴毡角。”木征向外呼道。
约莫三十息,两人受吐蕃士卒呼唤,相继入内。
“赞普。”
“撤兵,绕道奇袭董毡。”木征不容置疑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