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吧。”杨文东笑了笑。
金镛又问:“那未来的规划呢?”
杨文东回答:“这个问题就比较笼统了,关于我未来产业的规划,我不方便说很多,这是商业机密。
不过会影响到外界的规划,我可以说一点,就说长兴实业,虽然现在它的规模可以说是香港第一工厂,但这也只是开始;
在未来,长兴实业还会有更多的新产品,根据我的估算,会带来比现在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可真的是个好消息啊。”金镛问道:“那还是会在观塘投资吗?”
“这个我不确定,但应该会在香港。”杨文东回答道。
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模糊化处理,回答准确了,反而可能会给以后带来麻烦,因为肯定回答,甚至可能会导致观塘房价进一步暴涨。
虽说短期内,也会让长兴地产收益,可长期以后,如果不在那投资了,反而会引起负面效果,可能会得不偿失。
金镛点点头道:“能在香港,就很不错了。”
“我是香港人,自然愿意在香港投资,帮助香港华人摆脱贫困。”杨文东笑说道。
“哈哈,我们华人的确应该这样。”金镛又问道:‘那第三个问题,关于香港的未来,你怎么看?’
“我非常看好香港的未来,所以我目前的所有资产,几乎都在香港。”杨文东回道:“我相信,迟早有一天,香港能够成为亚洲最富裕的城市,堪比东京。”
“堪比东京?”金镛愣了下,问道:“杨生,你这个比喻,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杨文东摇头说道:“并没有,东亚国家的文化,都是一直追求努力奋斗的,日本跟我们华人一样,只不过早发展了几十年;
只要给我们和平发展的机会,我相信,我们华人,一样能够取得成功,甚至更强。”
这一点,前世他穿越之前就是证据,不仅仅是内地,其他如韩国、湾湾的经济都很不错。
东亚华人区文化带,只要有发展的机会,就能崛起,虽说也有很多外在原因,可几个地方都成功了,就肯定有相同内因的。
金镛点点头说道:“杨生的理解,的确不一样。”
杨文东又道:“香港的经济,虽然也有港口优势的原因,但大量的工厂,能够成功,也一样是我们华人的努力。”
金镛点点头:“是啊,的确如此,香港这些年的发展,是真的很快。”
杨文东赞同道:“对,而且我估计未来十年,会发展的更快,特别是工业;
查生,借你的报纸传递一个消息出去,我非常看好电子产业的未来,在香港的工厂主,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往这个方向试试。”
“电子产业?”金镛也知道是什么,随后问道:“杨生似乎并没有投资电子产业啊?”
“目前还没有。”杨文东笑了笑。
电子产业,他自然不会放弃,甚至很早之前他就考虑到,但一直没有亲自下场。
一个是现有的工业产能就足够他头疼的了,再来几个爆款产品,生产不过来或者出质量问题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