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一幅好的绘画作品,绘画功底和审美理论当然有用,但归根到底,最终极的秘诀也仅是“去看”而已。
顾为经曾询问过老师曹轩。
什么是审美。
什么是雅人,什么是俗人,是不是只有像杨老哥那样,读了那么多的书,什么事情都知道,才算是真正的雅人。
曹轩想了想。
之后一堂课,上课之前,老先生找了篇故事读给了顾为经听,说《儒林外史》里有一位名士叫做杜少卿,在书中应该能算得上是位传统意义上的“名士”。
有一天,杜少卿遇到了两个挑空担的兄弟。
一个兄弟拍拍另外一个兄弟的肩膀说。
“今日的粪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来雨花台看看落照。”
原来,那是两个卖粪肥的挑粪工,卖完了货,这在雨花台凝视着落日的晚霞与夕阳。
曹轩说,《儒林外史》写这一节的时候,最后的落脚主要是落脚在南京城上,说“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的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曹老爷子在读这一点的时候,就对那两个挑工印象非常深刻。
“这当然也是雅人。”老太爷说。
夕阳就在那里。
审美,审美,需要的仅仅只是去看而已。
想要像威廉姆斯那样演奏乐器,固然需要极高极高的技法门槛,想要读懂五线谱,也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
但归根结底。
欣赏音乐的终极秘诀,无非也就是“去听”罢了。
《D大调第二交响曲》是一部气场极为恢弘的曲子,从迟疑,犹豫,到电闪雷鸣,万马奔腾。
人可以与命运抗争。
人可以拥抱自然。
人可以成为英雄。
顾为经闭着眼睛,他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在脑海里还原着画面。
顾为经思考着如何用侦探猫的笔触去描绘那种顽皮的结构变换,纯粹的激情,狂喜的宣泄,不断在旋律之中积累的动势。
所有的一切,最后构成了对于自我的探索以及发现。
——
“有位到场的重要贵宾,在离开之前,提出想要见到你一面——”
音乐会结束,演奏完毕的威廉姆斯想要离开,却被校长拦住了。
“当然,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