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子弟们人均一匹骏马,娇小姐们也得几身体面以上,稀有脂粉。
刘荣闲来无事时,曾算过一笔账。
一个五百户食邑的彻侯,年租税收入五千石粟,折价二十万钱;
但这个彻侯要想在长安,让一家老小都过上体面的生活,那每年至少需要五十万钱。
这是不是因为五百户食邑太少,才导致收支严重不平衡?
彻侯食邑多一些、收入高一些,是否就没这么夸张了呢?
并不是。
五百户食邑的入门级彻侯,其封国租税与生活开支的失衡,也同样是入门级。
真正入不敷出,收支严重失衡的,恰恰是那些五六千户,甚至动辄上万户的顶级贵族。
——食邑五百户的彻侯,就算蓄奴,也顶多就是十来号人。
但食邑五千户的彻侯,单就是在长安的府邸,就需要上百人,乃至数百人的庞大奴仆队伍,才能维持运转!
再加上分散于长安周边,以及封国的庄园、宅邸,都需要少量奴仆留守洒扫、维护。
算下来,食邑五千户的高级彻侯,比之食邑五百户的入门级彻侯,食邑数量是十倍,但蓄养奴仆的数量,却往往是二十倍、三十倍,乃至五十倍。
奴仆如此,妻妾女眷,也相差无多。
五百户食邑的彻侯,一妻二妾三姬,就算是差不多得了。
但五千户食邑的彻侯,却是除了一个正妻侯夫人,还要养着几十个专属于自己的姬妾,以及百十来号与客人共享的歌舞姬。
这又是几十倍的人数差,以及不可同日而语的‘质量差’,或者说是价格差、成本差。
子女数量,二者倒是相差不多。
但在‘育儿’成本上,却又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五百户食邑的彻侯,顶多也就是给儿子们,人均配一匹马。
就这人均一匹马,也得是平日里小心照看着,好吃好喝供着,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愣是不怎么舍得骑。
但五千户食邑的彻侯家族,是能养出把马当玩具、当一次性用品的史诗级败家子的。
旁的不说,就是长安城每年,都要出十次八次的‘功侯子弟闹失纵马’案,搞事儿的每每都是那几个熟面孔。
每当这几位小魔王闹失纵马,过去的内史属衙廷尉丞相府,都是一套固定的流程。
罚金,赔偿伤亡者,没收马匹,口头警告。
但这些小魔王却根本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