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笔趣阁 > 第568章 下限更重要(第3页)

第568章 下限更重要(第3页)

内忧外患,北蛮南贼,真真是折腾不起。

简而言之一句话:立刘盈,稳,虽然上限不高,但能保住下限;

立刘如意,险,上限有可能很高,但下限也必然极低——甚至可能比二世而亡的嬴秦还低。

为了保住下限,太祖刘邦最终偃旗息鼓,决定不再复议废立事。

至于萧何、张良的劝说,商山四皓的面子之类,不过是刘邦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而已。

——堂堂天子,总不能说自己本来拿不定主意,所以试探了一下吧?

就只能顺坡下驴,权当什么都没发生,再隐隐承认自己‘险些行差就错,幸好迷途知返’了。

再如太宗孝文皇帝,最终传位先孝景皇帝刘启,而非坠马而死的梁怀王刘揖。

且不说最终,孝景皇帝成长为了‘孝景皇帝’,且梁怀王刘揖坠马而亡。

就说最初,孝景帝还是棋圣,梁怀王也还健在时,本有意废储另立的太宗皇帝,最终为何没有这么做?

答案还是那个字:稳。

‘稳’在何处,自然是源自嫡长子继承制,无需多言,不必赘述。

明白了这些,再来看历史上的九子夺嫡、立之以贤,以及当今刘荣坚定不移的,要让华夏皇位传承重归‘嫡长子继承制’的正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了。

——立之以贤,乃取乱之道!

理论上,选择最优秀的子嗣,来作为皇位继承人,确实是最为科学、最为优越的选拔方式。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贤’这个概念的鉴定成本,不是封建时代所能承担的起的。

因为‘贤’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纯粹的客观现实,而是同样伴随着主观判断。

好比说,太祖刘邦的八个儿子,老大齐悼惠王刘肥为长,老二孝惠皇帝刘盈为嫡;

那谁为‘贤’?

太祖刘邦会说:老三赵隐王刘如意;

明知历史的后世人,以及作为穿越者的当今刘荣,则会说,是老四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那其他的儿子们,难道就都服气吗?

至少淮南厉王刘长必然不服!

又好比先孝景皇帝的十几个儿子,无嫡,当今刘荣为长;

那谁‘贤’?

文人士大夫会说,人称‘小夫子’的皇次子刘德最贤;

武夫将官会说,十五岁挂印出征,平灭吴楚的皇五子刘非最贤;

喜欢玩儿嘴皮子的辩论家们,会说擅长诡辩的皇七子刘彭祖最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