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笔趣阁 > 第568章 下限更重要(第2页)

第568章 下限更重要(第2页)

至于储君废立之事,别说是四个故秦博士——便是始皇册立的七十博士加在一起,也不可能动摇太祖刘邦分毫。

——萧何、张良等元勋功侯?

这种说法倒是有一点可能。

作为开国之君,刘邦对于萧何、张良等元勋功侯的意见,一向还是比较重视的。

但还是那句话。

储君册立,不同于寻常国事。

换做其他的事,如皇宫、都城的建造,亦或是国家政策的确立,刘邦或许会听从这些元勋谋臣的意见。

但储君,尤其还是开国之君的储君,那可是关乎国家安危,甚至存亡的大事!

偏偏秦二世而亡的前车之鉴,就发生在短短十数年前!

刘邦再怎么神经大条、再怎么听从元勋功侯的建议,也不可能在皇位传承的问题上,受这些个臣下的影响。

说到底,无论是废太子刘盈,与立刘如意,还是仍旧保留刘盈的太子之位,都是只有太祖刘邦自己,才能做出最终决定的事。

如果刘邦想废太子刘盈,那无论是吕氏、商山四皓,还是萧何、张良等人为首的开国元勋,都不可能拦得住刘邦。

反之,若刘邦想保留刘盈的太子位,那即便刘如意再怎么天资卓绝、戚夫人的枕边风都吹成了飓风、龙卷风,也依旧无法动摇这位开国之君。

也就是说,最终影响做出决定的因素,必然是刘邦自己做出的判断。

刘邦自己得出‘能这么做’或‘不能这么做’的结论,才会最终做出独立决断。

而在太子刘盈和赵隐王刘如意之间,太祖刘邦最终,之所以做出‘不做变动,不行废立’的决定,正是因为刘邦在试探着展露意图之后,发现了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

——政局不稳!

刘邦预见到,如果自己执意废太子刘盈,转而改立刘如意,那长安朝堂内外,必然会陷入长久,且无法预测严重程度的混乱之中。

如萧何、张良等元勋老臣,喊吕后‘嫂夫人’,喊刘盈‘公子’都喊了这么多年,早就默认了吕后成为吕太后、刘盈成为汉二世的未来走向。

一旦发生改变,这些人无所适从之下,指不定会生出什么乱子。

退一万步说:就算什么乱子都没出,刘邦真的顺利改立刘如意为储,那萧何、曹参、张良等老臣,刘如意又该如何对待?

信重、任用,无疑是在拿‘前朝余孽’当臂膀;

可若是不用,甚至是治罪,那无疑会引发极为严重的政治地震。

所以,在简单的试探,以及深思熟虑之后,刘邦最终得出结论:不能废太子。

因为太子刘盈未必优秀,却最‘合适’,最能保证政权的安稳过渡;

反观刘如意,或许真的很优秀、真的很有天赋,但立刘如意为储,必然会导致不必要的混乱和风险。

——彼时的汉家,立国于废墟之中,百废待兴。

内忧外患,北蛮南贼,真真是折腾不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