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历史上,文景二帝父子在皇位传承上,可以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但在刘荣所身处的这个时间线,父子二人却做出了一致的决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其中,太宗皇帝甚至更倾向于:哪怕是‘无嫡立长’,也要把庶长子尽可能打包成嫡长子。
孝景皇帝则表示:庶长子就庶长子,好歹也是长子,符合‘无嫡立长’就行。
于是,到了刘荣这一代,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刘荣无法再像历史上,文景之后的汉室后世之君那般,选择法效哪位先祖了。
文景二帝都是立嫡立长,这就等于说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成为了汉家——尤其是太宗皇帝入继大统之后,太宗皇帝这一脉的祖制!
尤其刘荣自己,也同样是这一套传承制度的受益者!
所以,除非有什么特别的必要——除非立嫡立长就要亡国灭种,否则,刘荣就不能,也没有必要破坏这套已经形成历史趋势,并逐渐成为‘祖制’的皇位传承制度。
反过来,若刘荣也在文、景二帝之后,第三次遵循嫡长子继承制,选择立嫡立长的皇位传承规则,那这套规则就将彻底成为汉家的铁律。
在这种问题上,绝对不会发生‘事不过三’的状况,而会是:一为例,二为同,三,则为制了。
所以,曹淑丝毫不担心刘荣会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两个选择外,选择第三种‘立之以贤’的骚操作。
再加上刘荣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无嫡立长’,就等于说是刘荣通过此举,向天下人,尤其是曹淑承诺:朕一定会有嫡长子!
朕的皇位,一定一定会传给嫡长子!
照理来说,能得刘荣如此表态,哪怕知道刘荣不是出于对自己的情谊,而是单纯的‘为宗庙社稷计’,曹淑也应该感到高兴。
毕竟刘荣这个表态,意味着曹淑除非不安分到涉嫌谋逆、插手朝政等大罪,就必然能成为皇太子的母亲、未来的汉太后;
无论是为了将来的儿子,还是为了将来,几乎必然会成为太后的自己,曹淑都应该感到高兴。
但不知为何,在看到刘荣不动声色间,给皇长子起了个‘玄’的名字,以表示不会与立皇长子后,曹淑心中莫名生出一股憋闷。
对才刚生育的族妹曹氏,曹淑有同情;
对刚出生的庶子刘玄,曹淑有怜惜。
但除此之外,曹淑还另外感觉到一股憋闷,让胸口莫名一阵不畅。
良久,曹淑才终于回过未来。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看着自己的庶子,几乎是在出生的第一时间,就被确认没有皇位传承资格;
看着自己的陪嫁滕妾,在生下皇长子的第一时间,就被刘荣的表态打破一切幻想。
饶是明知自己,以及自己将来的孩子,都不会遭遇、面临这样的处境,曹淑信重,也仍不免生出一种悲凉。
独属于后宫女人才能感知、才能共情的悲哀,和凄凉。
“子凭母贵”
“子凭母贵……”
曹淑意味不明的两声轻叹,却只换来刘荣一个不为所动的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