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架不住量大啊!
就说陶瓦。
一片陶瓦才卖一钱,去掉人工、时间、材料成本,基本是好几片陶瓦才能赚到一钱的纯利润。
但人们从少府内帑订购陶瓦,可不会几片几片的买。
——商贾富户要起宅子,想用少府内帑的陶瓦,动辄便要数千上万片!
王公贵族,那就更不用提了。
一处庄园、一方宅邸,陶瓦那都是几万片几万片的订——而且是每批几万片,分好几批。
天下之民何其多也?
足足五百多万户,就算只有百分之一消费得起陶瓦,也有足足五万户!
但事实上,少府内帑出产的陶瓦,却绝对算不上奢侈品。
哪怕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凡遇上个收成好点的丰年,也完全能咬牙买回千儿八百片陶瓦,给家里的屋子换一顶好看、好用点的‘帽子’。
这还只是不大常用、不大容易损坏的瓦片。
与生活用品相关的厨具,那更是一笔绵绵无绝的‘小本买卖’。
而今,少府内帑凭借陶瓷器当中,更偏向于低端市场的陶器模块,每年都能获取十数万万钱的收益。
还是那句话。
利润薄,但耐不住量太大。
说句不太恰当的话——就连乞讨的流浪汉,都未必不会从少府内帑,买下一只讨饭用的陶碗。
如此林林总总算下来——粮食官营二万万,瓷器数万万,陶器十数万万。
加到一起,这都有将近二十万万了!
仍旧还没算到大头。
——盐铁!
在刘荣改革朝堂公卿体系时,主爵都尉的出现,一度让朝堂内外都摸不着头脑。
但在当下,当主爵都尉手握粮食、盐铁,以及布帛等三个大宗商品的官方垄断专营权后,却再也没有人说主爵都尉,是刘荣专门搞出来,安排母族外戚的‘假九卿’了。
粮食的利润,和盐铁的利润,是没法比的。
如果说,过去的少府内帑、如今的主爵都尉官营粮米,几乎是按每石一钱的数量牟利——甚至直接不牟利,权当是利国利民的政策;
那如今的主爵都尉官营盐铁,却是正儿八经的日进斗金。
先说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