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年,他的家庭成员就少了一半以上,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且未来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黑暗。
但你要说,他完全没有抗风险能力,其实也不尽然。
——当匈奴人攻来时,他至少还能拖家带口,藏进城镇。
城镇都守不住了,他也能登上墙头,拼死守护身后的家人、妻儿老小。
等匈奴人离开,他这一年种出来的粮食虽是没了,但好歹田还在。
接下里的一年,他的家庭固然艰难,甚至是‘凄惨’。
但总归是熬过去了。
这一家人,总归是熬过了这一年,并且迎来了新的一年,乃至新的很多年。
所以,这样一家生活在边关的汉人百姓,其实是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的。
虽然不多。
虽然仅限于‘不至于当场饿死’‘有机会东山再起’,但对于草原游牧之民而言,却也已是梦中才有的美好生活了。
——将情况直接颠倒过来,由汉家去‘驰掠’草原游牧之民,那场景绝对会惨不忍睹!
因为游牧之民,没有可以藏身的城池。
游牧之民失去的,也不会是生产出来的‘农货’,而直接就是作为生产资料本身的牛羊牧畜!
游牧之民失去牛羊母畜,并不等于汉人农民失去农田里的作物,而是等同于失去农田本身!
汉人农民失去田亩,会怎么办?
做佃农,甚至直接委身为奴。
草原则更为残酷——根本没有‘佃牧’这一说!
失去了牛羊牧畜,你只能成为别人的牧奴,为别人放牧!
当然,如果你很厉害,能从别人手里抢到牧畜,那另说。
但无论是你抢别人,还是别人抢你——终归是会有人没有牲畜,从而不得不沦为奴隶。
说白了,相较于游牧之民的极致脆弱,农耕之民天然就具备更高的抗风险能力。
因为他们的生产工具:田地,是无法被物理掠夺的。
就算又贵族想要抢夺,也总是要费一番功夫,且汉家的政府也不会完全视若无睹,会尽可能保护农民,帮助农民保住作为生产工具的田亩。
但草原游牧之民,是很容易就失去自己的生产工具:牧畜的。
一场大雪,一场瘟疫;
一场旱灾,亦或是一场战争。
甚至于三五个迷路的盗羊羌贼,都能让游牧之民失去生产工具。
众所周知:只要生产工具还在,那就能恢复生产劳作。
好比汉人——只要田地还在,就总能种出来粮食,粮食种出来,一切就都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