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大宋风流行 > 第533章 大捷(第3页)

第533章 大捷(第3页)

“没关系,没关系,我们是王师,是最讲道理与信誉的。捐助军资,全靠自愿,决不强迫。”胡衍信誓旦旦地保证道,“不愿援助的大户,多半也是他们实在拿不出钱来,不强迫。明天我们回广德军时,就把他们一并带走,去安置在更安全的乡下后方,如此一举两得嘛!”

好,刚才提这个问题的人立刻闭上了嘴。

朱彦等人在经历了近乎于烧到眼前的战火的洗礼之后,十分聪明地选择了与胡衍、高俅的合作。

胡衍更是在第二天从江宁府库搬运库银与漕粮的现场,对着朱彦夸下海口:“江宁府的安危就是南征大军的安危!”

留在广德军的高俅也没有闲着,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把那个知军李植叫来,先拿出之前的错报军情问题,直接责问他还想不想活命?在李植被吓了个半死后,立即叩头说想。然后便和颜悦色地说道:“李知军也是进士及第的出身,文笔一定是不错,那么接下来本帅的文书就全靠知军来润色了!”

“全听太尉指点。”

先让他开始起草一封发给朝廷的告急奏章,经过一天一夜的思考,高俅已经彻底掌握到了“拆屋顶开窗户”的精妙所在,在这封告急奏章中,他面色凝重地描述着:

自南征大军进入江南东路之后,立即便遭遇到了声势浩大的两浙路叛军,其兵力强盛、行踪不定、四下遍燃战火,而他虽竭尽全力,各处追击补救,但也只能做到各地灭火,难以剿灭贼匪的根本。

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尝试着提出:江南东路已经不可坚守,路内各州都面临着城破在即的危机,不如集中兵力,退到大江之北的淮南西路,依托大江之险,从长计议。”

高俅口述的这份奏章,内容实在是过于骇人,李植想象不出,朝中的诸位宰执们与官家看了之后,会如何地生气,这样一来,他们这里在前线的官员,还有活路吗?

他一边的筹措着最适合的语句,一边壮着胆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果然是大才子,想得很全面。”高俅点点头,又道,“那就在最后加几句话:贼军裹胁六路,穷兵黩武,兵锋日盛。江南东路各地破碎,粮饷难继,恳请朝廷再发大军十万,再征军资,方能稳住局势!”

望着李植一脸错谔,却又不得不苦思冥想措辞用句的样子,高俅也由最初佩服秦刚出的这个主意开始,转而开始得意于自己的悟性之高,早就远远超过眼前这个所谓进士及第之才。

其实,无论是要放弃江南东路、还是让朝廷再次派出十万大军,他都根本不指望朝廷里能够答应,这便就是他的“拆屋顶”之计。只有这封奏章上去后,朝廷无论是怎么斥责他的无能与失利,最后肯定都是不会同意的。

不过,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建议,那么接下来,相信朝廷自己就会提出:只要能够守住江南东路的全境,根本就不会在意需要多花多少钱,像差不多已经收齐的全路今年赋税,就可以先拿出来用嘛!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不需要从京城这里再派更多的军队过去,可以考虑就在江淮这一带,募勇也好、招安也罢,以寇制寇,本就是朝廷这么多来稳定天下的大策也。”这些东西,都会是朝堂上的相公们可以想象得出来的真知灼见,却早就已经在高俅的脑海里了。

几天之后,胡衍分了一部人马,带着从江宁府里转运而来的税款与漕粮里的八成,经广德军前往梅溪镇。

当天晚上,一万多名京营将士,披挂整齐、精神抖擞地在副统制王涣的率领下,回到广德军大本营。

“李知军,又要麻烦你动笔了,写一份梅溪大捷的报捷奏章!”看着已经傻了一半的李植,高俅催促道,“写啊,梅溪大捷……”

“是!是!”李植赶紧低头执笔。

豁然开朗的高太尉,迅速找到了通向名将成长的最佳捷径!

在此之后的时间里,南征大军开始以广德军为大本营,分兵前往溧水、宣州、歙州等地,他也在完全琢磨清楚了“拆屋顶”的所有策略技巧,亲自在这些地方进行沟通部署,又在与对面两浙路一次次交手之中,不断地传来各种喜报:

溧水大捷、安吉大捷、昌化大捷、青溪大捷!

高太尉还非常创意地派出了七个胜利宣讲团,分赴与自立六路相邻的江淮荆湖等路共约三十二个军州府,对于这次南征大军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进行大肆宣讲。

大宋新一代战神高太尉的威名也在这些宣讲过程中,不断地传播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