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大族如此,郡中大族就更是厉害。
凡是郡中大族,大概率都是朝堂有人的存在。
除了田地以外,郡望还涉及日常需求的垄断,凡是县中大户,几乎都是郡望的“下线”,借此可让产业遍布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些厉害的郡望,甚至都能达到一郡之地十之六七归于一族的程度。
但凡这些人肯配合清丈土地,那清丈土地就肯定不是难题。
“什么人有资格做盐、酒、茶这样的官营生意啊?”老者继续问道。
“县望、郡望。”那人一惊,恍然道:“以及一些本地大族,亦或是有了大官的新兴大族。”
一句话,几人齐齐为之一寂。
一处关门的茶摊,几人围聚在一起,无一例外,皆着绫罗。
但,并非是官,而是商。
几名商人压着一张报纸,相互望来望去,皆是皱眉,却无一人说话。
其注目核心,却是“重工商业”下方的几个字——
取消交引法,行证券法!
半响,一名瘦子面色凝重,沉声道:“行了几十年的交引法,怎能就此轻易取消呢?”
仅是一刹,就有人连连附和点头:“祖宗之制,怎能轻易更改?”
“就我们茶商亏了啊!”一人叹道。
余下几人,齐齐皱眉。
朝廷放开官营的政策,于绝大部分商人而言都是一等一的大好事。
唯一的例外,就是茶商!
无它,茶商的赚钱逻辑跟其他生意不一样。
其他生意,几乎都是挣百姓的钱。
茶商,挣的朝廷的钱!
自建国以来,不少民生需求都被朝廷定为“专卖”,盐、酒、茶、矾、铁、煤、香料、醋
其中,盐和茶最为特殊。
凡是涉及盐和茶的商人,都得求取盐引、茶引,以此作为贩盐、茶的资格。
由此,也延伸出了一种特殊的贪腐过程,也即借盐引、茶引套取朝廷钱财。
自“交引”制度实行以来,主要有两种法子得到贩卖盐、茶的资格,分别是入中法与折中法。
入中法是运送粮食到边疆,边军开具相应额度的交引,一如商人运送了一百万贯的粮食,边军就开具可兑换价值一百万贯的盐引或是茶引。
折中法是商人给钱或物,以此兑换相应价值的盐引或茶引。
但,仅仅是理论上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