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福宁殿里,赵祯也曾这么问过。
当时傅九衢说:不怨。
因为他有儿子了,身为人父,能体会一国之君的不易,可今天辛夷再次问起,傅九衢没有回答。
狄青的死,是傅九衢心里的刺,这根刺不拔掉,他和赵祯之间的嫌隙大抵很难消弥。
辛夷歪着头看他,嘉祐七年了,我们来南京也快三年了。九哥这次要怎么回复官家
傅九衢目光深了深,回京。
两个字浅浅淡淡,无波无澜,辛夷也没有半点意外。
皇祐七年是个很关键的节点,今年赵祯会下旨立赵宗实为皇太子,赵宗实在多次推拒后,应允。
而皇祐八年,赵祯将会薨于福宁殿。
傅九衢对赵祯有怨,但怨不及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会坐视旁观
更何况,近来傅九衢频频收到各地来的密报,有与高明楼相关的,也有这些年他暗查狄青的死因。每每来人,他便会掩帘闭窗,在书房里说上许久。
辛夷知道傅九衢有他的盘算,但她自从嘉祐五年生了小女儿,整个人就有些惫懒,常感心力不济,身子始终没有恢复到当姑娘的时候。傅九衢怜惜她,不许她操劳,她自己也懒得多问。
今日要不是他打定了要回京的主意,大概也不会唤她前来。
辛夷问:你都想好了
嗯。傅九衢拉住她的手,目光微凉,出来这么多年,也该回去看看了。再说,母亲在南京也不习惯,总是念叨着回去,那就陪她回去也罢……
我听你的。
辛夷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纠结。
傅九衢还在任上,就算要回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用那么着急。
她只急眼下的事情。
御文御武,这两个名字……孩子能喜欢吗
傅九衢:一念和二念都是乖巧的孩子。
乖巧的孩子,怎么会不领会官家的好意呢
辛夷看他一眼,从皇祐三年第一次看到他们,到今年,已是十年过去,孩子都大了,有自己的主意,还是听听他们的想法吧。
一念不是早想改名
这两年没有听他说起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