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崴连忙回道:“陛下明鉴,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讲堂大楼、宿舍大楼、武官夫子宿舍、食堂、茅房、藏书楼、军械楼、沙盘、校场、花园……
朝堂上的文武之争,也进入尾声。
这下,徐辉祖与李景隆不由脸色一苦。
又或者,再去与朱高炽两人,谈论谈论邸报与邮局的未来业务变化!
反正,这些事都是郭安最得心应手的事,还不涉及朱棣的忌讳。
我大明应接受其乞降,并学太高祖皇帝那般,将鞑靼人安置于大明腹地,慢慢教化!”
“陛下……”
越听,越是满意。
“是,陛下!”
“陛下……”
朱棣神色不变,而一旁的李景隆等武将,则是满脸鄙夷的斥骂道。
“是啊,陛下,韩御史还不到知天命之年,怎能年老力衰?如此公然欺君,微臣请求陛下严查!”
“陛下,曹国公所言极是,我等武将已将鞑靼打的乞降,那受降与教化之事,只能韩御史此等大儒前去!”
“韩御史说笑了!”
不管朝堂上,因为兵校而吵的天翻地覆,文官武勋大打出手,都与郭安没有关系。
“呸!”
朱棣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
而鞑靼之地距离大明数千里之遥,微臣担忧如此长途跋涉,必然会生出疾病,误了陛下要事!”
但是,他们就气。
若是一百人共用一间讲堂,那便可招两千人!”
朱棣盯着韩崴问道:“韩卿家,你觉得我大明真应接受鞑靼人的乞降?”
其实,随着兵校的公布,那些文官也知兵校建立势在必行。
直到,一封边军急报进入皇宫!
这便是没有具体官职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