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敬保持虚静之境,不起念头,但试图引动神意游走。尝试数次,皆以失败告终。
有两次过于急切,差点动了意念,好在及时醒悟,克制了下来。
神意经过多次碰撞,有所消耗,但更加凝炼。此种变化,当是有益。不过,为免引动念头,他没有深思。
如此过了数日,忽觉这苍茫空间中神意的数量少了许多,撞上的次数也大为减少。从神意的举动看,除他之外,似乎只余七八缕。
那些消失的神意,多半是在碰撞中彻底消散了。当然,发出神意的修士或妖兽,还可重新于神魂中凝出神意,继续沟通天地意志。但是,能否再至这苍茫空间,却就难说了。
他心中蓦地多了几分紧迫感,知道若不能悟出以神意战斗的法门,此回争夺必败无疑。
但是,维系神意,讲究无念无为,他若要参悟,又必须动念,如此则先已败矣。这成了一个死结。反过来,也说明了传承的极端重要。
冥冥中,张元敬识海中忽然闪过玄天宗前辈笔记中的那句话,“神则无为,而意则有为也。神则无为无不为,意则有为有以为”。
此言犹如夜空中的火烛,一下指明了破此难题的关键。
神意乃一,体用则二。既要用之,则需内养神主,而外炼真意。神意之用,实则在于动意,意动而神自随之。但神则为主,潜藏于内,恒常不变,故可不受意念的破坏;意则为表,随势而动、遇力而变,看似有念,实则无念。如此则二者并行不悖,无念无为以养神,有思有为以动意。
张元敬脑中闪过无数感悟,实则已经动念,神意因此开始消散。
他不由地用了一法——真言法!以清心普善咒炼去念头,维持虚静之境。
一开始,他尚有些忐忑,担心两法合用,冲突难弥,神意必散。孰料数息过去,起念化念之间,竟是纹丝合缝、好似天成,不禁又惊又喜,又是疑惑不解。
他忽地又记起前辈笔记中的一句话——“欲动真意,须以炼己为先,而后能有为、有以为”。原本,他理解此语之意,乃是指炼气化神,讲的是要先把炼气这门基础功夫练好,气足则神完,神完则意真,如此可操使神意,做到有为、有以为。
如今想来,所谓炼己,也可指主动炼去念头,以求虚静之境。当然,此种解法,终与玄门讲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为,正相悖逆。
张元敬于动念消念间,驱使神意往某处而去。不多时,便撞上一缕神意。此缕神意,甚为雄壮,与他相比,也不遑多让。
相互撞击数次,这缕神意被削弱几分,开始转向离去。
张元敬与此神意的本尊并无仇恨,但进入此地,便是生死之敌。恰好此人也不懂操控神意斗战之法,正可借此一试法门。
他遂起了一念,乃以神意放出镇压之力,往对方攻去。
当然,这念头一起,便需立即去炼它,以免对神意造成破损。
如此,念去而神静,真意却动了起来。其乃虚无缥缈之物,并无力量在身。但既至天地意志寄存之地,真意一动,则引来天地灵力,与自身之道相合,遂成法力,可为袭杀之用。
“嘭!”
巨力打出,当即把那缕真意拍翻,气机萎靡不振。
那修士觉察到危险,虽不敢起念头,但也并非不知动意之法,乃于有念无念之间,引动真意趋利避害,驱使神意迅速躲避。
张元敬自不会让他逃脱,便追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