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是玉华的婆家人,过去都是李姓村子的,和我前后院,当时没少帮我,大阆弊政,任由牙拖人残害百姓,陈家也未幸免,弄得家破人亡,散尽家财才逃到我们奉乞,是投奔我和尚汐来的,当年陈叔陈婶待我不薄,就攸宁那小子都是玉华一手带大的,我当年受陈家不小的恩惠,他们来投奔我,我定然要好生安顿他们。”
万敛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人就要知恩图报,风儿有情有义朕自然不会拦着,小叔记得陈家都是泥瓦匠吧,我当年举荐给大阆皇上建汤泉的就是陈家的老大吧。”
“就是陈家老大陈庆辽,他们家老二也是泥瓦匠,老三是木工,老大老二能干,老三差点意思,但是木工的手艺也已经出徒很多年了,如今都能带徒弟了,我当年成亲的那个床就是陈家小三给我打的,手艺不赖。”
“风儿啊,万家不慎大意,对不住你,让你从小流落在外,小小年纪养父养母过世,一双哥嫂不尽人意,致使你九岁上山打猎,寒来暑往,让你吃尽了苦头,这都是万家的过失啊。”
“哎呀,都多少年前的事情了,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了,小叔怎么还提,那时候的日子就是那样的,家家户户都揭不开锅,像我这样能打猎的还是过的不错的,不至于挨饿,小叔要是心疼我,就收回那十亩地吧,我最近没功夫垦荒。”
“想的美,太子不服管教,朕要让宋挺之磨磨他的心性,你老跟着捣什么乱,朕说过,攸宁的事情你们小夫妻不要插手。”
“我那不是心疼攸宁嘛!”
“朕就不心疼嘛,那是朕的孙子,以后要继承大统的,朕舍得他吃苦受累嘛,但身为储君,哪能如普通孩子一般肆意妄为,在他登上太子之位的那一刻起,就要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不拿起锄头他怎知百姓的苦,不知百姓的苦,如何为百姓谋福祉。身为我奉乞的太子,一言一行都要合乎礼法,他要与人为善,但不可结党营私,他想要自己的名声传于后世,就要做到立言,立德,立功,重义,重礼,重逊,重信。”
万敛行这一套一套的,给程风说的喉结滚动,无地自容,“照小叔这样讲,是我多事了?我就不该帮我儿子干活?”
“小叔还是那句话,不要插手太子的事情,先生怎么教,太子就怎么做,错不了。”
“小叔,太子垦荒可是影响很大,外面都传时局变了,大家都开始纷纷的买田租田呢。”
“那不好嘛,等我们奉乞的荒地变良田,还愁没粮食吃吗。”
“这不会也是小叔的一计吧?”
“小叔一天要理的政事多了,哪有那么多的计,这是将计就计,行了,你告假的事情,朕允了,不过每日只允你和尚汐半天假。”
“半天假哪够啊?陈家还等着要我帮忙安置呢,……”
“风儿,你是滂亲王府的世子,是朕的侄儿,你要学会问朕分忧才是,陈家兄弟需要安置,那城外的百姓就不需要安置了?小叔知道陈家与你有恩,凡是于你有恩的小叔都视为于朕有恩,于万家有恩,朕统统把他们当作恩人看,只要有机会,朕会厚待他们的,但是城外的百姓风餐露宿,你可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