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敛行一边让人服侍他脱下龙袍,一边心力憔悴地说:“还不是大阆的流民闹的,我们边关的防线都要被大阆的百姓给冲破了,来硬的会伤了他们,来软的不起作用。”
“不是要放他们进来吗?”
“朕是有招抚流亡百姓、安定民生的这个打算,不过前期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这些人如今已经被剥削的红了眼睛,一个个都被逼上了绝路,誓死也要进入我们奉乞,我们奉乞确实地广人稀,人口缺少,但我们奉乞胜在政通人和、百姓安泰,这几年吸纳了不少外地百姓前来安家落户,所以这几年我奉乞的百姓陡增,同时也因为打仗人口骤减,所以朕早就有接纳流亡百姓壮大我奉乞的打算,只是时机未到,没有好的措施安定名声,好在宋挺之及时出现,为朕分忧解难,但是边关问题十分棘手,朕这次提拔了一个能人去治理边关的百姓。”
“又提拔了一个能人?谁啊?”
“桥春县的县令徐世勋。”
“噢,他呀,那人心思机巧,做事雷厉风行,前前后后来奉营好几趟,亲自带人把培植彩色珍珠的技术给学走了。”
“小叔就是看上他做事雷厉风行这一点了,这人的胆子也格外的大,想当年,朕被发配到奉营当太守,那时奉营二十个县,二十个县令、县丞,及大小官员齐聚一堂,他是第一个敢跟朕下军令状的人,并且超额完成任务,他就是朕要用的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啊!你看看现在桥春县被他治理的,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我奉乞第一培植珍珠大县,就今年官府从桥春县收买的珍珠已经多达十万斛。”
开始时候奉乞的珍珠百姓可以自由交易,那时候百姓一贫如洗,吃饭都是问题,哪有人佩戴珍珠,所以万敛行派人去外国找出路,那时派出去的人就是程风,所以程风对珍珠的了解甚深。
为此百姓获益不小,周围各县也纷纷效仿养起了珍珠,随着产出的珍珠越来越多,百姓必须得借助官府的力量找更多的销路,后来为了便民,官府就收买百姓的珍珠,销往其他列国。
“小叔,咱家今年的珍珠产量也不低,五彩缤纷的,你要喜欢,明日我派人给您送一些过来。”
“行了,别套近乎了,你不上山垦荒,跑小叔这里做什么,难不成要明晃晃的偷懒?”
“小叔,我是偷懒的人吗!”
“那你说说你来找小叔做什么?”
“……告假!”
“呵呵,你要告假?”
“小叔,陈家兄弟来了。”
“朕有所耳闻,王府女管家的婆家人?”
“嗯,是玉华的婆家人,过去都是李姓村子的,和我前后院,当时没少帮我,大阆弊政,任由牙拖人残害百姓,陈家也未幸免,弄得家破人亡,散尽家财才逃到我们奉乞,是投奔我和尚汐来的,当年陈叔陈婶待我不薄,就攸宁那小子都是玉华一手带大的,我当年受陈家不小的恩惠,他们来投奔我,我定然要好生安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