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中,邓范、石苞、姜维、张嶷、诸葛乔,直至费祎、董允、霍弋、傅俭,还有马超身边的张苞、关兴、赵统、赵广,以及法邈、庞宏、糜威、黄崇、马承、李球,各个才情出众。
如今的刘禅,不再像历史记载中那样,在战斗的中途迷失于时空的裂隙。
世家中仍有杜预、王濬两位奇才,为这片奇幻大地效力,而钟会,作为钟繇的幼子,年纪轻轻便已展现出非凡的魔法天赋。
这些新兴力量的崛起,使得历史上的刘禅不再孤立无援。至少在四十年内,他无需忧虑这个问题,四十年之后,他还拥有足够的时光。
在他尚在人世的日子里,他志在统一整个奇幻世界,至少也要为他的后代留下一个更为平坦的道路。
长安的皇城已显颓败,纵然多年来有人打扫,但那清冷的空旷仍显凄凉。因曹氏无意于此地定都,皇城并未得到修缮,许多地方杂草丛生。
刘禅引领众人踏入皇城,脚踏荒芜的土地,他俯身连根拔起一根野草,凝视着空旷,深深地吸了口气,仿佛要吸入刘氏王朝的气息。
“今日,恐怕要劳烦各位,与朕一同清扫这荒废的皇城!”
刘禅并未提及迁都之事,只微笑着对诸葛孔明轻语,期待他们协助自己重振这座久已沉寂的皇城。
诸葛孔明和徐元直见证了刘禅的成长,他们心领神会。交换一个眼神后,两人恭敬应允。
吴懿自永安匆忙赶回成都,虽未参与勤王之事,却成为陪伴刘禅进入长安的关键人物。此刻听见刘禅的话,他明白刘禅已下定决心。
尽管吴家因妹妹之事心中不安,但想到刘禅给予的补偿,吴懿压制住了益州世家的躁动。他对刘禅的决定表示理解,毕竟如今西川的动荡已令局势难以维系。
思索清楚后,吴懿亦俯身应允。
作为老臣、荆州、益州三股势力的代表,他们皆知陛下的心意已决。在场的智者怎能不知迁都之事已被定调。以这样的方式告知,也是为了避免进一步讨论导致尴尬的局面……
在神秘的大陆上,刘禅的决定震动了整个王国,他承诺给予子民充足的福祉,迁都不会剥夺他们的力量。
这无疑是刘禅统治期间最重大的抉择。迁都不仅仅是移动皇城,更是转移朝廷,朝廷中汇聚着众多贵族与世家。然而,世家的土地无法迁移,如何确保他们在动荡中安然无恙,成了刘禅的重任。
刚刚平息了一场风暴,再次面临迁移,刘禅麾下的势力或许会动摇。同时,曹氏一族的动态已传入刘禅的耳中,那些熟悉的名字在他耳边轰鸣,他明白,曹氏已不再依赖曹宇、曹肇和曹泰这样的庸碌之辈。
曹氏启用的,无一不是才华横溢的名臣猛将,甚至有征服国度的无敌将领。杜恕,晋朝开国将领杜预之父;和逌,曾官至廷尉和吏部尚书,也是和峤与和郁的父亲;王濬,那位东吴的终结者,威名赫赫。其余的同样是声名显赫的人物。听到这些名字,刘禅意识到,真正的战争才刚开始。
比起之前的三国争斗,这将是一场逆天之战,这些人,才是他必须面对的劲敌。他决定迁都长安,亲镇前线,以潼关为屏障,渡过渭水征服京兆,最终以黄河为界,遥望河东,这才是他的目标。
这需要庞大的军队,充足的粮草,以及更多的杰出人才。刘禅清理宫殿,步入那座充满历史痕迹的大殿,发布了一系列大战后的政令。
"大汉久经战火,宜休养生息,暂停对外征战,减免百姓二成赋税,以缓解民生之苦!"
"广纳国内隐居的贤士,希望他们为大汉的未来出山,辅佐朕重现帝国辉煌!"
"羌、氐、胡、鲜卑各族及武陵蛮夷,凡愿留在大汉者,可选人教授农耕,过往之事不再追究。"
三道政令颁布,大汉开始静心修养,等待天下变局,伺机反攻!随着刘禅的招贤令,各地的隐士纷纷被推荐。
吴懿推荐西川的名士杜微,诸葛亮对其赞誉有加,多次邀请后,任命杜微为谏议大夫,加入朝廷。王平引荐扶风的隐士鲁芝,他曾是曹魏的重臣,参与军事顾问,镇守边疆,近年来却深居简出。如今,接任魏延的雍州刺史王平说服他出山,担任雍州别驾。而魏延晋升为骠骑将军驻扎潼关,推荐原骠骑将军马超的幕僚傅嘏为潼关都尉,成为其麾下的副将。
在遥远的奇幻世界,马超这个名字象征着英勇的战士,然而一贯对他投以冷漠目光的傅嘏,这次竟赞同了魏延的征召之举,这让雄狮般的马超大将军不禁雷霆震怒。
此刻,世间一个长久保持静默的古老家族,也开始悄然注视着王都长安,缓缓朝那座神秘之城进发。他们共享一个神圣的姓氏——刘。
刘禅,大汉的和平守护者,宣布了国家的恢复与养息政策,同时也宣告了一场宏大战役的暂时落幕。
曹魏族收到此讯,尽管心怀各异,行动上却一致选择了接受这一现实。
自曹丕陨落,曹叡与刘禅相继登基以来,世间的纷争未曾停歇。即便是强如曹魏,也在连年战火中损失惨重。这个世界,单靠无尽的冲突无法维系。
曹魏向豪门势力妥协,众多家族崭露头角,他们献出人才,同时也寻求着应有的回报。曹魏领土急速整合,百姓面对巧取豪夺,唯有无奈哀叹命运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