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皈依者?
这个标签非常重要!
这也是刘进为了保护自己,刻意打上的一种标签。
电话里,一阵沉默。
片刻后一个沙哑的声音道:“那就持续观察,加大对他的诱导和影响,让他成为我们的人。”
“我会尽力!”
迪尔克斯挂断了电话,而后长出了一口气。
……
与此同时,刘进也长出了一口气。
在阿美莉卡这个生活圈里,他真的要小心。
迪尔克斯和他之前接触的那些欧洲学者,或者教育者有很大不同。
当然,主要也是他在法国刻意躲避了欧洲那些所谓的生态圈。如果他是在巴黎求学,必不可少的会接触很多政治元素。而在图卢兹,这方面的影响就非常少。
不管是米歇尔·冉刻,还是之前在ESbsp;TOULOUSE的老皮、乔安普、拉塞尔他们,都是很纯粹的学者型老师。而在哥大,可以才想到,必然要面临浓郁的政治氛围。
常青藤名校,都是如此。
哪有什么所谓的象牙塔净土啊!
反正,刘进不相信。
毕竟污大、船大包括五道口技术学校和圆明园技术学校都能堂而皇之的搞东搞西,更何况阿美莉卡这个大染缸呢?
所以,要小心啊!
他在申请表上填写了多米尼克·拉卡普拉的名字,没有申请住校。
拉卡普拉,是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同时也是康奈尔大学布莱斯和伊迪丝·M·鲍马尔人文研究教授。文学方面,他研究涂尔干、萨特和福楼拜,同时也是欧洲思想史领域的权威。对于当代理论话语和后结构主义理论,颇有成果。
最重要的是,他也是米歇尔·冉刻教授的密友。
刘进来阿美莉卡之前,米歇尔就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拉卡普拉,另一个就是芭芭拉。
当然,米歇尔教授和芭芭拉的友谊,是在明面上的。
而和拉卡普拉,则属于私密性质。
从这一点能看得出来,阿美莉卡的确是聚集了一大批在学术界有巨大影响力的学者。
只这个哥伦比亚文学院,云集了托里·希金斯、理查德·佩尼亚、莱昂内尔·特里林等知名学者,从心理学到历史,从哲学到人类学再到文学,师资力量极其雄厚。
刘进在填写表格的时候,还看到了一个华人的名字。
曹星原,美籍华人,在艺术史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和影响力。
按道理说,他找这位做指导导师更好。
但本着出国之后,尽量不和华人接触的原则,刘进还是没有选择此人。
主要是不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