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6章谈谈
这几日,学宫上下都在议论扶离魏、苏二氏献城投北之事。
有人不齿,痛骂扶离二姓是无君无父的反复小人,当为天下世家之耻!
也有人不屑,说若不是长公主纵容丹阳郡王屠戮世家,寒了士人之心,那二姓也不会被逼投北……
虽偶有激烈之言,然辩论过后,这群兰京的少年士人便该读书的读书,该赏秋的赏秋,仿佛遥远北地的惨案并不能动摇他们眼前的闲情雅致。
受到影响的,是沈荔这批即将北上重兴洛邑学宫的师生——
因相距洛邑六百里的扶离郡沦陷,许多世家并不愿自家后辈于此动乱之时逆流北上,故而原定去洛邑学宫的士人队伍由七十二人锐减至二十九人。
令沈荔未曾想到的是,崔妤竟还在同行之列,并未划名。
“没法子,在家里也是被阿砚管着,整日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倒不如去洛邑透透气。”
崔妤被禁酒多日,浑身懒骨复发,托着腮帮有气无力地叹道,“没见过谁家阿弟这般烈性的,我正与那俊俏乐师把酒言欢呢,他就冲进来将我拽起,脸阴得仿佛要吃人。回家后禁了我的酒也就罢了,连我去哪儿都要与他报备,要掐着时辰归家,要闻我身上有无酒味与陌生的脂粉香,稍有逾矩便要吃他教训……我都快闷死了。”
沈荔回想了一番崔玄砚的模样,印象中是个风姿雅正的少年,便道:“我见令弟端正可靠,不像是那等严苛之人。”
“对外人自然温柔知礼,对我这个阿姊可就是另一副面孔了。”
崔妤正恹恹诉苦,便见姜祭酒领着数名夫子推门入了教司署,连同萧瑟的寒风一起带进室内的,还有一份北上洛邑的最终名册——
除了沈荔与崔妤两位女师外,还有《春秋》博士张晏,算学博士周晦,诗学直讲元繁,以及以谢涟为首的太学生十八人,以陆雯华为首的女学生四人,押送经书竹简的典学二人。
“今非常时期,诸君能舍弃家业,不畏烽烟,千里迢迢北上重建洛邑学宫,此等风骨实为士人楷模,姜某深感敬服,今替天下学子,谢过诸君高义!”
说罢,姜致整肃衣冠,起身郑重一礼。
众人见状,亦直身还礼。
崔妤噙笑道:“光说不做可不行呢,姜祭酒。真若想谢,不如多拨些银钱经费,让我等舒舒服服地北上呀。”
博陵崔氏出身的女师哪里缺银钱?不过是看气氛庄肃,寻个由头说笑罢了。
姜致重新落座,捋须和气道:“这还得多谢崔夫子。”
“谢我?”崔妤眨眨眼,没明白其中缘由。
“今晨崔氏少主亲自登门,言明愿资助骡马各五十匹,秋冬所需御寒辎重三车,健仆侍从若干,陪同崔夫子与诸君北上。”
“……崔玄砚?”
“正是令弟。”
姜致意义不明地笑了笑,“至于沿途匪患,诸君更无需担忧。长公主殿下特恩准学宫车队与虎威军同行,由丹阳郡王率三军精锐执戟开道,亲自护送诸位平安抵洛。”
崔妤:“……”
沈荔:“……”
……
沈荔与崔妤的愿望都落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