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面,周瑜统领的军队也得到了孙权的命令,与孙权同步出征,自安陆县出发,顺汉水支流涢水而上,一路向北,奔章陵郡随县而去。
他的第一步目标是拿下随县,进一步攻克章陵郡,消灭刘表所部安排在章陵郡的军队。
根据蒯越的描述,统领军队布防章陵郡的人是文聘,此人是荆襄大族子弟,对刘表比较忠诚,忠于职守,并不是可以轻易应付的人。
因为担心文聘留在襄阳会坏事,所以蒯越决定把文聘放在章陵郡带兵,把他赶出襄阳城,然后利用后勤运输方面的办法削弱他。
周瑜可以尽可能的与之交战,但是不必死战,打打围城战之类的,反正蒯越不会从襄阳安排援兵,所以只要把时间拖长一点,文聘自然弹尽粮绝,后继乏力,届时周瑜就可以轻松取胜。
周瑜一方面有点鄙视蒯越的为人,但是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蒯越的存在为孙权攻取荆州立下了大功,没有蒯越的里应外合,刘表手中的几万军队倒也不是那么好消灭的。
九月六日,周瑜大军顺着水路进抵随县南部,在这里遇到了文聘安排的水军和水面封锁战术的对抗,陆上也有相对应的布防。
周瑜冷静的排兵布阵,以陈武和朱桓各自统领一支人马于涢水两岸齐头并进,凌操亲率精锐水军中路突击,周瑜自己率领自己的两千授兵作为预备队,准备一旦战局不利,就亲自冲阵。
不过周瑜显然是高估了刘表麾下军队的战斗力,且随县守军的数量也并不多,凌操率领水军直接展开冲击战术,很轻松就把随县水军的布防给冲垮了,紧接着就是一路前冲,顺利摧毁了所有水面封锁设施。
而陆上守军虽然结寨防守,但是守军数量不多,战斗意志也不怎么样,白虎营营兵之前就是消灭江夏军队的主力,现在对付这群败兵更是轻松。
他们呼喊着战号、结成军阵步步向前,箭雨飞驰之下,随县守军很快被压制,周瑜都没来得及把投石机安置好发射,两岸的守军营寨就被攻破了,守军兵败如山倒。
陈武立功心切,率军猛冲,冲破营寨之后直接朝着随县县城而去,结果抵达县城之下的时候才发现城池大门已经打开,城墙上全都是东倒西歪的兵器、旗帜,守军无影无踪。
全都跑了。
随县之战一共才打了不到两个时辰就结束了,随县守军败了一阵,连城池都不敢防守,直接逃跑,让周瑜有点失望。
不过想想也正常,之前四万大军都被打败,几乎全军覆没,孙氏军队在荆州军看来应该已经是恐惧的对象了,不敢打也是理所当然的。
九月七日,驻守在章陵县的文聘得知了随县战败的消息,得知随县守将陈就并未努力坚守而是弃城逃跑,他愤怒极了,想要追究陈就的责任,却不知道去哪里寻找陈就。
跑没影儿了。
一阵无能狂怒之后,他逐渐冷静下来,逐渐意识到这场战斗对于他来说已经十分危险了。
蒯越给他的任务是坚守章陵郡,保住襄阳的东大门,不能让孙权的军队通过章陵郡威胁到襄阳,文聘本来是个善于用兵坚守的将领,认为这个任务并不艰难,只要士兵足够。
对,只要士兵足够。
偏偏,他没有足够的士兵。
蒯越只给了他七千士兵,让他去守一个郡,这笔帐他怎么算都算不过来,于是出征前亲自去拜访蒯越,希望蒯越多给一些士兵,至少两万,他才有信心坚守章陵郡。
可蒯越只是对他诉苦,说蔡瑁黄祖坏事,把荆州军败掉了五分之二,且多为精锐,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不堪一用,南边还要布置重兵防范孙权主力,给文聘的兵马实在是不够。
就这七千人,你觉得少,我还觉得少呢,现在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兵马了!
所以,文将军,请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坚守章陵郡,坚定完成任务,坚持到荆州军主力在南边击溃孙权主力,便立刻前来支援!
文聘愣是一点办法没有,就被蒯越赶出了襄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