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九月初一,孙权正式下达了进兵令。
此番吞并荆州之战,由孙权亲自担任主帅,统领六万精兵进攻荆州。
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江夏太守、扬武中郎将周瑜统领,包括周瑜本身的两千授兵在内的水陆大军共两万两千人从江夏郡出发,水陆并进进攻章陵郡,由东向西威胁襄阳。
另一路是主力,则由孙权亲自统领,包括孙权亲兵解烦军在内的水陆大军四万人,从柴桑出发,沿着长江向西,在夏口转向朝北,沿着汉水一路前进,由南向北威胁襄阳。
两军的目标都是击溃刘表主力,并由此会师襄阳,攻取襄阳,就此消灭刘表政权,攻占荆州。
此战,孙权动用了他目前所能动用的全部精锐主力,三个步军营和两个水师营,再加上周瑜和孙权各自统领的亲兵,以及部分中坚将领的少量授兵,共计六万两千人左右。
这些军队都有非常不错的装备,清一色出产自丹阳铁厂。
且大军主力战兵全部配备甲胄、头盔,具备极强的战场防御力,且几乎都有战阵经验,并非新兵,就这个时代来说,这支军队是当之无愧的一等一的精锐。
因为吸取了孙十万的教训,孙权此番除了周瑜,就没有安排那些已经被授与千人以上授兵的老将们出征,对他们的安排依旧是镇守江北和扬州南部,以及剿匪。
跟随孙权出击的,除了少数授兵较少的中坚将领,其余的全都是他一手提拔的营兵体系内的新人。
他们没有被授兵,只有跟随在身边保护他们安全的精悍亲兵,除此之外全都是属于孙权的战兵,战力十足、士气正盛,也最听命令。
比如孙权最信任的亲兵主将周泰,就负责统领最精锐的解烦军跟随在孙权身边保护孙权,朱然作为他的副手、解烦营司马与他一同统领解烦军。
与此同时,解烦军中还有孙权特意挑选出来的优秀的年轻族人,比如孙韶、孙皎,他们也担任军官的职位,负责保护孙权,一同出征。
白虎营中郎将陈武和青龙营司马朱桓统领步军青龙营跟随周瑜出击。
蠃鱼营中郎将凌操和蠃鱼营司马贺齐统领水军蠃鱼营也跟随周瑜出击。
青龙营中郎将吕蒙和白虎营司马全琮统领步军白虎营跟随孙权出击,新招纳的猛将甘宁也在青龙营战斗序列之中。
玄武营中郎将董袭和玄武营司马潘璋统领步军玄武营跟随孙权出击。
赤鲤营中郎将蒋钦和赤鲤营司马凌统统领水军赤鲤营随孙权出击。
另外,由江夏降兵转化而来的新兵一营和二营则由太史慈担任中郎将,挑选其中五千精锐组成护卫营,随孙权一起出击。
除了出击的军队之外,孙权还安排了宗室将领孙瑜负责统领正在训练的水陆军新兵们帮助后勤运输,执行护卫任务,确保后勤无虞。
行军参谋方面,孙权安排诸葛亮、鲁肃、陆议、虞翻四人为首,携带五十余名善于天文、地理、数学的吏员组成自己的参谋官团队,随他一起出征。
内政方面,孙权把心腹重臣张纮和诸葛瑾从治所秣陵招来柴桑,令张纮以行军司马的名义在柴桑代替他处理一切军政事宜,总领后勤,诸葛瑾为其辅助。
又以吴郡太守朱治和长史张昭统领秣陵相关军务、政务,共同在孙权出征荆州的时候担负起扬州事务的责任。
各郡太守各司其职,待此战得胜,前线将士有赏,恪尽职守者亦有赏。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孙权于率领水陆大军顺着长江逆流而上,向西进发,一路奔夏口而去。
另一面,周瑜统领的军队也得到了孙权的命令,与孙权同步出征,自安陆县出发,顺汉水支流涢水而上,一路向北,奔章陵郡随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