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请叫我大v > 十一 孙权的军事改革(第1页)

十一 孙权的军事改革(第1页)

建安八年四月下旬,孙权船队抵达长江南岸的柴桑,回到了自己的临时驻地。

因为感受到了来自于周瑜的“觊觎”,所以刚到柴桑,孙权就迫不及待的与诸葛亮产生了君臣之实——他希望诸葛亮对他行策名委质之礼。

而诸葛亮也欣然应允,对孙权行策名委质之礼,于是孙权更加喜欢诸葛亮了。

抵达柴桑之后,与诸葛亮不改之前的亲密关系,整日与诸葛亮几乎形影不离。

办事的时候把诸葛亮留在身边为他参详协助,外出巡视的时候也带着诸葛亮一起骑马,乘船的时候乘一艘船,坐车的时候坐一辆车,吃饭的时候都要拉着他在一张桌子上吃。

搞得诸葛亮都有点觉得为难,不想被搞得那么高调——

诸葛亮也不是没看到朱然、胡综等人那渐渐被血丝充斥着的眼眸中到底蕴含着多少不满和怒意。

再这样下去,以后的工作不好开展的啊!

可是孙权对他如此亲近、重视,又让年轻的诸葛亮觉得非常受用,非常愉悦,非常开心,甚至有点上瘾。

痛并快乐着,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诸葛亮的心情暂且不说,孙权却是要投入到繁重的工作当中了,最首要的,就是军队问题。

孙策的确是给孙权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军事遗产,但是也同时留给了孙权一些很让他头疼的问题。

孙策创立基业的时候,官职低微,无法给立功部下足够的官职来提升他们的权势,为了消弭他们的不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采取了一套和军功挂钩的授兵制度。

将一部分军队交给将领统领,这部分军队听从将领本人的号令,与将领有一定的人身隶属关系,将领有足够的生杀予夺大权。

虽然战时将领本人需要听从君主号令领兵作战,但是这部分军队在非战时不需要君主的命令也能调动,某种意义上属于将领本人的私兵,代表着将领本人的权势和声威。

私兵人数从四百开始,有六百、八百、一千、两千、三千、五千、一万等等层次。

跟随孙策征战的孙河、孙静、吴景、孙贲、徐琨、程普、韩当、黄盖、周瑜、吕范等多名宗室、外姓功勋将领得到了授兵的奖励,基本上都是两千人级别的。

其下还有一系列立下战功的中低级别军官,也得到了数百人至一千人的授兵奖励,比如太史慈、陈武、凌操、董袭、周泰等等。

所以在孙策统治后期,直接接受孙策指挥统领的孙氏政权意义上的“国家军队”也就五六万,其余诸多中高级军官所统领的“私兵”占据了剩下三分之一的额度。

这个数字一度让孙权非常担忧。

虽然说这些军队也是孙氏政权的军队,也会听从孙权的号令而行动,但是在执行命令的层面,更多偏向于统兵将领本人而不是孙权这个领袖,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不稳定因素。

而且在行军作战之中,这些统领私兵作战的将领往往也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私兵而不是“国家军队”,使得在作战层面会出现一些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