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能把江东豪族全部铲除干净,那么孙策之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孙权也只能叹息。
诸葛亮陪着孙权一起安静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孙破虏和孙讨逆若有灵,得知将军继承、维护孙氏基业,并且大破江夏、手刃仇人,一定会非常欣慰的,而若有朝一日,将军成就大业,成就不世之功,他们一定会更加高兴的。
所以,亮希望将军收起缅怀之心,将全部的精力用于未来的进取,用于整顿内务,用于增加军队,用于扩建农庄、储备粮食,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愿将军明察。”
孙权心中微暖,抬起头看着诸葛亮双眼灼灼,抿嘴而笑。
一会儿,他伸手,紧紧握住了诸葛亮的手。
“孔明,虽然我与你才见面不过数日,却总觉得你与我之间没什么隔阂,仿佛多年知心老友,很多话,我对旁人说不出来,对你却能说出来,我很高兴,今后,也请你伴我左右,不要离去。”
诸葛亮心下微颤,深吸一口气,忙点头表态。
“亮既然投效将军,便不会离将军而去,除非将军不再需要亮。”
“没有那一天的。”
孙权轻笑道:“孔明,你不负我,我不负你。”
诸葛亮抬头,略有些惊讶的看着孙权,正对上孙权那双同样灼灼的眼睛。
少顷,诸葛亮抿嘴而笑,只是一拜,没再多说什么。
孙权觉得他是老友,他又何尝不觉得面对孙权正有那种遇到命定之人的特殊感触。
所以,就把一切交给时间吧,他会用他的身体和全部的时间向孙权证明——他们两人,都没有看错对方。
数日之后,孙权带队抵达了夏口,在这里见到了担任江夏太守、为孙权处理江夏郡战后事宜的周瑜。
孙权令朱然、陆议等人先行返回柴桑办事,自己带着诸葛亮留下来,与周瑜见了一面。
周瑜知道孙权前往襄阳的目的,也为孙权前往敌人控制地区提供了帮助,现在一看孙权带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回来,便知道此人就是孙权心心念念的诸葛亮。
于是他笑着打趣。
“这位便是诸葛孔明吧?果然一表人才,将军多次与我谈起过你,往返见你三次,终于将你请出山,可真是不容易啊!”
诸葛亮赶忙向周瑜行礼。
“亮德行浅薄、学识不足,蒙受将军厚恩,得以追随,自当竭力效命,九死不悔。”
诸葛亮在之前几日与孙权聊天的时候也大体上了解了当前孙权麾下地位最高、职权最重的一批人的情况,其中打头的就是周瑜。
而诸葛亮的重要性,周瑜也知道。
孙权对他详细描述过诸葛亮这个人身上的社会关系网,表示这是他吸取了孙策的教训之后而综合做出的判断。
周瑜感到很欣慰。
当年孙策犯下的错误他规劝不得,而现在孙权不需要他的规劝,也不会意气用事了。
于是他伸手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
“将军看好你,认可你,我想,将军是不会看错人的,希望你能与你的兄长一样,竭力为将军效命,与将军一同开创大业。”
周瑜的态度让诸葛亮很是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