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名义,看似虚无,实则至关重要。
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孙权的大业和志向就如同火山口的一块石头,一旦火山爆发,瞬间就会化为齑粉。
诸葛亮不知道孙权是否有这方面的考量,但这非常重要。
此时此刻,他心中的天平已经向孙权倾斜,而在彻底倾斜之前,这个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于是他并未讳言,而是直白的、当着孙权的面,把这个问题点了出来。
“将军文韬武略,智计深远,亮佩服,但是,将军需知,若要成事,需要名与器,同时具备名与器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如今,将军的器,亮是亲眼看到了,但是将军的名,亮还没有看到,敢问将军,将以何名与曹司空争锋?”
这个问题就很尖锐了。
是啊。
孙权,你想要占领荆州、夺取江淮、进取徐州,你的确很有雄心壮志。
占领荆州,勉强还能用报父仇的名义来进行。
报仇,虽然没有官方许可,但是民间义理并不反对,甚至还比较支持,在这个礼崩乐坏、大汉帝国行将就木的年代里,勉强还行得通。
但是你要夺取淮南、进取徐州,去进攻名义上属于朝廷的领地,你要用什么名义?
可以说诸葛亮还是给了面子留了余地的,没有把话说死。
尽管如此,这个问题还是让胡综、朱然面色微变,陆议为之侧目。
朱然年轻,性子急,忍不住了,于是一拍桌案就站了起来,怒视诸葛亮。
“孔明!将军屈尊降贵亲自来防,何等的礼贤下士,你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诘问将军,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吗?你不觉得无礼吗?!”
孙权看了一眼朱然,深吸了一口气。
“义封,我等是客,现在无礼的是你,坐下!”
朱然顿时一脸纠结。
“可是将军,他……”
“坐下!”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