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殿下一脸决绝的贾赦,仁康帝眼中闪过一抹晦色。
众大臣见仁康帝久久不语,心中皆忐忑不安。他们或低头沉思,或偷偷瞥向贾赦,试图从他脸上读出一些端倪。有那同贾源交好之人,更是忍不住站了出来。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一位须发皆白,身形佝偻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走出队列。
仁康帝的目光终于从贾赦身上移开,转而看向这位突然站出来的老臣,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哦?徐老爱卿有何高见?”仁康帝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
徐姓老臣轻咳一声,缓缓开口道:“万岁爷和众位同僚都该知道,源公在世时同徐某一向不和,时常争执。
故而徐某今日绝不会偏袒贾赦父子任何一方,徐某所言,皆出自公心。”
众臣闻言,虽不知徐姓老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却也没有开口反驳。
徐姓老臣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源公虽同徐某不和,政见相左,时常争执,但那皆是出于公心,为了朝廷的未来。
私底下,徐某对源公的品德却是钦佩不已。
他一生忠诚于朝廷,勤勉于政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对子孙更是严苛至极,从不徇私枉法,只盼他们能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为君王效犬马之力。
这样的品德,这样的家风,怎能不让人敬仰?怎能不让人心生敬畏?”
说到此处,徐姓老臣的目光变得柔和,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贾赦作为源公的长孙,自幼便养在源公膝下,得其亲自教养。
源公对他,可谓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期望。言传身教之下,贾赦又怎会是贾代善口中那等不孝不义之辈?这简直是对源公一番苦心的极大亵渎,也是对贾赦人格品质的无端抹煞。
倒是贾代善,作为贾赦的父亲,他的所作所为简直是令人齿冷。
他一味地纵容幼子挑衅长子,将属于长子的家业全数留给幼子,更是将袭爵的长子逼出荣国府,沦为京都众人的笑柄。
这样的行为,又怎能称之为慈父?又怎能期望贾赦对他孝顺恭敬?”
颜氏家训有云: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故而,贾赦即便真得做了什么事情,那也是被贾代善所逼!
老臣恳请万岁爷明察秋毫,莫要被贾代善所蒙蔽!”
然而,有那同贾赦不和之人立刻出声反驳道“徐老大人此言差矣。然而,另一人闻言,却出声反驳道:“徐老大人此言差矣。古人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三纲五常,乃天地之正道,伦理之基石,不可轻易动摇。
贾代善身为贾赦之父,纵有万般不是,贾赦亦应恪守孝道,以敬父之心行事,怎能因一时之忿而忘却根本?”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顿时议论纷纷,众臣或点头赞同,或皱眉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