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衙门的悬赏,而后将其牢牢记下。
海岳认为,朝廷可以做一个类似的物件,
上面刊登一些故事,招工信息,以及工坊所在,
最重要的是,朝廷要在上面说一说最近要做的事,
也省得百姓们整日惴惴不安,生怕这些工坊什么时候又关门了。
光汉皇帝看着海岳的上疏,眉头紧皱,
若是办一个此等物件,银钱倒是一个大麻烦,
虽然现在的纸张与刊印不贵,
但总是要人操持,一个新设立的衙门,百余人是如何也少不了的。
最重要的是,如何将此物掌控在朝廷手中?
光汉皇帝想到了在太祖高皇帝时期的《大乾律》,
那时候大明百姓家中人人一本,
若是有官吏欺压百姓,
就可根据大明律中律法,进行惩治,甚至能当街抓官。
但后来。。。。皇权旁落之后,此等书籍便再无用处。
他是知道的,为了将大明律发放到所有大乾百姓手中,朝廷花费了多大的力气,
如今大乾,能做成此事?
见他在皱眉深思,黄俊在一旁笑了笑,轻声开口:
“陛下,奴婢觉得此法子倒是很好,只是交给谁倒是一门学问,
如今城外的工坊是咱们京城的命脉,
若是被人加以利用,散播什么不利于朝廷的谣言,那可就坏事了。”
光汉皇帝轻轻点了点头:
“你说得没错,此事若不是海岳提出,朕会认为他包藏祸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俊眼神闪烁,抿了抿嘴,沉声开口:
“陛下既然对海岳如此信任,那不如让他来试一试?”
光汉皇帝听出了他口中意思,脸上涌上一些笑意:
“你觉得此事是好事?”
“陛下,自然是极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