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只懂一点,那就是谁有本事,谁就该吃肉。
有本事把地盘从辽人手里夺回来,甭管是交给朝廷,还是自己拿着玩。
那都是英雄。
一时间,竟有好多的英雄豪杰,纷纷赶往西北,要去投奔杨七。
同时。
杨七在复兴关打赢了三十万辽军的消息,也传进了大宋朝堂。
赵光义和文武百官们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下巴掉了一地。
他们很难想象到,杨七是如何用七万的兵力,打退了辽国三十万的兵力。
他们不想信,可是从多方面传回来的消息验证下,确认了此事。
一时间,朝廷的风向开始一边倒了。
一些原本叫嚷着等到高怀德和石守信剿灭了符家叛乱以后,就准备去剿灭折杨两家的朝臣,纷纷开始为杨家说好话。
他们觉得,杨家既然能够抵挡得了辽国的三十万精兵,那就能抵挡住朝廷的三十万禁军。
再加上一个折家,那还不得四五十万的兵马才能拿下?
大宋的禁军,多以步卒为主。
而且四五十万的兵马出征,就的配合近两百多万的民夫。
这么多人每天人吃马嚼的,可都是钱。
朝廷虽说新近得了一笔曹彬从大理国缴获的钱财,可是依旧缺钱。
一个偌大的国家,方方面面都需要用钱。
从看到钱的那一刻起,文臣们就已经把这些钱规划到了它们该用的地方。
比如黄河的堤坝要修缮、京杭大运河的河道要疏通等等。
为了两个并没有给大宋造成任何损失,反而助长了大宋威名的两大将门,去伤筋动骨,舍下大笔钱财去讨伐,有些划不来。
至少在文臣们看来,折杨两家在没有举起反旗,或者自立称王的情况下。
那都是宋臣,划不来讨伐。
文官们主张,安抚折杨两家,并且借助折杨两家的力量抵御辽国。
武将们则一个个都闭口不言。
因为枢密使曹彬,在这件事上,为了避嫌,所以选择了闭口不言。
所以他们也选择了闭口不言。
赵光义心里,仍旧是想要讨伐折杨两家。
安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