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北方有柔然,
南方有刘宋,
东面有北燕,
西面有北凉,
可谓身处四战之地。
拓跋焘初登皇位,信心尚显不足。
又正值胡夏的赫连昌发动叛乱,
朝堂上众说纷纭,
唯有崔浩与拓跋焘立场一致,主张坚决战斗到底。
与夏国的一战,拓跋焘彻底打出了威名,后世赞誉他:‘佛狸篡伪,弥煽雄威,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亦不能及也。’"
“在攻破统万城之后,
因担心后方的柔然会趁机入侵,拓跋焘因此下令撤军。
但驻守长安的奚斤却坚持请兵,
希望可以由他自己领兵,继续去剿灭赫连氏的残余势力。
拓跋焘批准了他的请求,并留下万余士兵协助奚斤。
柔然,是在匈奴之后崛起于北方的强大游牧民族。
与倾心于汉化的鲜卑族不同,
他们保持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依然以劫掠为生,并无统一之志,是北魏心头大患。
拓跋焘召开廷议,
崔浩在辩论中力压群雄,力排众议,将统一的概念在众人心中达成一致。
于是,拓跋焘决定亲率大军北伐,誓要将柔然一举驱逐到漠北!
值得一提的是,
后世广为流传的《花木兰》故事,
便正是以这一时期为背景而创作出来的。”
观众们看到这儿,忍不住议论起来,
“花木兰啊?!那可是我心中的偶像呢!没想到,她竟然是异族统治下的汉人百姓?”
“真没想到,鲜卑族竟然一心想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
现在,更是要将曾经同为游牧民族的柔然驱逐出我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