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四月,
虎牢城内水路断绝,弹尽粮绝,才被拓跋嗣亲自率领的魏军攻破。
随着虎牢的陷落,魏军达成了战略目标,
黄河南岸的城池尽归其手,
两国边界最终确定在项城一线。
虽然拓跋嗣实现了他的目标,但付出的代价也极其惨重。
如果当初采纳崔浩的建议,晚两年南下,
以南朝争权内耗传统来看,
说不定真的可以坐收淮北。
不过这也不好说,
因为在与宋朝的战争结束后仅仅两个月,拓跋嗣便因病逝世了。
也不能排除是因为御驾亲征,耗光了他最后的元气,才导致提前死去。
但无论如何,历史没有假设,北魏还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拓跋嗣死后,拓跋焘继承皇位。
拓跋焘为帝后,
比起拓跋嗣,他对崔浩的信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思尽规谏,匡予弼予,勿有隐怀。’
他希望崔浩可以对他直言相谏,为治国理政提供最大的助力。
有了皇帝的信任,
崔浩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
他每每直言不讳,指出朝政弊端,
在他的辅佐下,
北魏接连战胜胡夏、柔然、北燕、北凉等国,
最终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拓跋焘被后人称为太武帝,
是属于那种武艺精湛、能征善战的皇帝。
但是他继位的时候,北方战乱不止,
天下自前秦天王苻坚死后,更是再次陷入混乱。
北魏北方有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