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诸葛瑾才知道孙权梦见诸葛亮的事情。
诸葛亮与诸葛瑾通信之后得知此事,左思右想得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只能顺着历史局限性,将这件事情归咎于“天意”使然。
自打皇帝成为天子以后,神圣东汉帝国的子民们都把天作为最高信仰,但凡是常理无法解释的事情,便归咎于天意,如此便有了精神寄托,能够说服自己,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皆是如此。
诸葛亮虽然聪慧非常,亦不能免俗。
一句天意使然,足以让他心神激荡,再看向孙权的时候,便莫名觉得这位比自己还要小一岁的讨逆将军的容貌变得亲切起来了。
于是诸葛亮也不再兜圈子,准备直入正题。
“无论是否天意使然,将军的心意亮都看到了,亮与将军,或许也在冥冥之中有缘,但是将军三访招揽之意,亮尚且难以回应。”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孙权面不改色,拱手行礼。
“敢问先生为何不能回应?难道是权诚心不足吗?”
诸葛亮连连摇头。
“不是将军的问题,是亮自己的问题,将军纵横两江、名扬荆襄,所向披靡,乃天下人所皆知的豪杰,必然成就大业,亮不过区区一山野村夫,如何配得上将军的宏图伟业呢?
且将军麾下人才济济,文有张子布,武有周公瑾,此皆大才,足以辅佐将军成就一番伟业,又如何需要亮这般的山野之人辅佐呢?是以,亮不是不能回应,而是不敢回应。”
孙权缓缓摇了摇头。
“先生,如果权只属意于扬州一隅之地,只想着割据一方而保一方太平,那权确实不会三次来访,但是权并不是仅仅只属意于扬州这一隅之地,荆襄之地,权势在必得,中原之地,权亦欲进取!”
孙权袒露自己的志向,诸葛亮闻言,面色变得严肃起来,目光不由得转移向了陆议、胡综和朱然。
方才面色如常的陆议等人也感到有些意外,纷纷看向了孙权。
孙权作为扬州的实际统治者,一言一行都不是儿戏,说出来,就必然要做到,否则就是言而无信,绝非人主应该做的事情。
特别是这种关于势力扩张发展的战略级别的设想,那更是重中之重,任何人都不能忽视。
之前,孙权从未当众阐述自己的未来想法,只是表示要整顿内务、报父仇,兵锋直指荆州,所做的事情也都是整顿内部,或者是转移矛盾到外部,并没有更多的长远的规划。
而现在,他第一次袒露自己对中原之地的渴望。
这在陆议、胡综、朱然等人看来,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在诸葛亮这个外人面前谈论这种事情,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于是陆议连忙开口。
“将军,此事事关重大,是否应该更加谨慎的思量呢?”
孙权看了一眼陆议,又看了看朱然和胡综的面色,心下了然。
“伯言勿扰,我自有打算。”
孙权这么说了,陆议也不好多说。
诸葛亮看着这一幕,心中莫名的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