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一晒,把水晒热了。
也会损坏秧苗。
等到秧苗长势好了一些。
就可以不用一天跑三次去控制水量了。
有了陈平安这种繁琐的耕种方式,确实是让水稻增产了不少。
只要是能增产,再怎么繁琐的耕种方式,农户们也愿意坚持去做。
因为他们要依靠这个来赚钱的。
面朝黄土、背朝天。
本就劳碌,又何谈什么清闲呢
司农司这边一直在完善育种的方案,会把所得的成果,写出一份犹如报告文学一样的载体。
这是陈平安教导他们的,该如何写出一份文赋,让百姓们一听就懂,一听就会。
不需要什么之乎者也,也不需要什么辞藻华丽。
陈平安把这个叫做报告文学。
有国子监或者是弘文馆的学子们负责,在司农司的那些老农口述之下,写出一份报告文学,再用大唐邸报报道出来,让百姓们都能听得懂,还能学得会。
真要说起来,大唐司农司的发展以及功劳,是真的少不了陈平安一份的。
不过,他的主要业务还是在将作监。
蒸汽机的改良一直都在持续推进,各种研究,各种技术的完善,甚至是已经从零部件开始改良了。
而李世民这边儿也没有闲着。
首先就是对于军队的改制,府兵制和募兵制的过度,需要一个时间。
京师长安城这边,已经不需要府兵驻守。
而是单独成立禁卫军,从大唐十二卫之中挑选精锐,组建成为禁卫军。
也就相当于是原本的十二卫,变成了现在的十三卫。
禁卫军只听令于皇帝。
其职责也只是戍守京师。
而且,李世民也根据陈平安的提议,规定了人数,以正规的行伍来规划。
禁卫军的编制不得超过六万。
毕竟,如今的京师有着快百万人口。
外城都扩建了三次。
内外城,再加上一个皇宫,都需要禁卫军驻守。
故此,六万人左右,算是满编了。
因为在禁卫军的基础上,李世民又设立了不良人,长安县、万年县等不良人编制,也有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