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那里人烟稀少,路途遥远,运输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不如在南方推广。
中原之地的地域经济发展的优劣,就摆在那里。
对于大唐而言,发展东南、西南等地,乃是利大于弊。
陈平安要是农科院出身。
他还能挽起裤腿,直接下田,带着这些老农们一起研究育种。
可惜,他不是农科院出身的研究生。
在这方面,他的大部分知识点,其实还不如一个老农。
术业有专攻。
陈平安知道什么是高干抗倒伏小麦,也知道什么是高产水稻,更知道无籽西瓜的育种,还知道如何嫁接。
这些在生物课堂上,都学到过。
可若是上手,那就非常困难了。
首先就是耕种,前世的小时候,也是农村娃,见到过栽秧。
也见到过耕种小麦。
也收过水稻,也参与了割麦。
大部分的农活儿,也都做过。
不过,那时候的耕作方式是那个时代的方式,有着肥料,只需要把种子洒在地上,后期施肥就可以了。
而如今的大唐没有肥料,就需要前期沤肥了。
陈平安不懂得如何沤肥。
至于怎么耕种,他已经把自己所记得的前世了解的,参与了的方方面面都写了出来。
如今大唐农户们在耕种水稻的时候,就是按照陈平安所写的方法。
找一块阴凉地儿,筛细土,洒水,撒稻种,再铺上一层细土,定期洒水。
秧苗就从这细土中长出来。
前世的时候,是要用上一层塑料薄膜来保暖,以及预防鸟虫病害。
大唐没有塑料薄膜,只能是用篱笆围起来。
然后多多照料。
人工驱除虫子,防止秧苗被虫子给吃了。
秧苗长得差不多了。
就可以直接连细土层给铲起来,让细土层的细土护着秧苗的根,再移栽到已经沤肥了的水田里面。
最后就是要控制水田的水量,不能太多,完全淹了秧苗,也不能太少。
太阳一晒,把水晒热了。